上海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817J5 新药物与新材料 (医学院)
  学制:3 年
  专业介绍:

   “新药物与新材料”交叉学科是在新医科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综合运用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诸如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作用机制、医药相关新材料制备以及大数据驱动的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学科主要涉及以下领域:一、药物设计与合成,通过科学的构思和理性的策略,构建具有预期药理活性的新药实体;二、纳米材料与药物递送,通过分子识别引导递药系统主动寻靶,依据载体材料对机体微环境或生理变化的感知响应,发展定位释药或控制释药的前瞻性递药系统;三、分子药理与靶向干预,从分子水平发掘疾病治疗靶点、阐述药物与靶点的作用机制,并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智能材料实现对疾病的靶向干预;四、大数据药物分析,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系的相互作用、药物作用通路及靶点、药物质量及疗效评价;五、生物材料设计与应用,通过生物材料结构功能化设计、细胞微环境构筑及药物协同作用,开发具有调控细胞分化、启动机体再生系统、模拟细胞外基质生化结构和环境的再生医学材料,实现缺损组织的重建。
  本交叉学科主要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新药物和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该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该交叉学科学术骨干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且具有合理的学科背景和年龄结构,整体实力雄厚。
  

  研究方向:
  01. 纳米医学材料及肿瘤靶向治疗
  02. 代谢性疾病药理
  03. 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转移与克服肿瘤耐药
  0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重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05. 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与临床
  06. 多肽药物与材料研发
  07.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药物新材料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
  08. 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09. 免疫细胞调控人类疾病的机制研究
  10. 成体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11. 肿瘤生物医学
  12. 骨代谢平衡与肿瘤细胞转移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指导教师:
01.纳米医学材料及肿瘤靶向治疗
张勇(本年度不招生)
02.代谢性疾病药理
李佳
03.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转移与克服肿瘤耐药
李亚平
0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重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曹旭
05.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基础与临床
苏佳灿
06.多肽药物与材料研发
胡宏岗
07.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药物新材料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
杨雷(本年度不招生)
08.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赵春华
09.免疫细胞调控人类疾病的机制研究
魏滨
10.成体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廖新化
11.肿瘤生物医学
朱小立(本年度不招生)
12.骨代谢平衡与肿瘤细胞转移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闫建设(本年度不招生)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2. 2030新药物与新材料专业基础
  3. 3031新药物与新材料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上海大学医学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具体细则如下:
一、报考条件
       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1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要求,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  作者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3. 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4. 身心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能顺利完成博士阶段学习科研任务。
二、报名程序
1. 网上报名及缴费
       报名及缴费时间:2020年12月9日8:00-2021年1月4日14:00,报名及缴费网址:https://gmis.shu.edu.cn/BSBM.html。
       报名费人民币250元,必须网上缴费,缴费时间同报名时间,未在报名截止前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成功。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缴费。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2.报考材料上传及邮寄
       请考生务必于2021年1月15日之前,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纸质版材料邮寄到上海大学医学院。电子版需内容清晰,按照A4纸张正常大小,扫描成PDF版本在报名系统上传;纸质材料需按照要求顺序整理好,邮寄到学院。学院未收到材料或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以邮戳时间为准)邮寄报考材料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所有报考材料一律不退还。
       报考材料如下: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
       ②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
       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保管部门公章);
(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1)学术成果,包括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 SCI、EI 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截止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
       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3.打印准考证
       考生可在2021年3月中旬进入网报系统查询报名状态并打印准考证。
三、考核和录取
1. 本学科成立申请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具体资格审核通过名单、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关注学院网站);
2. 本学科组织不少于5人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专家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英语100分、专业基础100分、专业综合100分、综合能力面试200分四个部分,满分为500分;
3. 英语考核形式(是否笔试)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另行通知;综合考核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学习(工作)态度、相关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潜力以及外语听说能力等方面。
4. 学院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及考生综合成绩排名确定拟录取名单,申请-考核最终成绩低于总成绩的60%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不合格者不予录取。通过综合考核的考生,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上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最终录取为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

  纸质材料材料接收人:

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3号楼315室,200444,郑老师收,021-66786700

  备注:
本专业学生主要依托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培养,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参考书目:

1. 《高等有机化学:结构、反应与机理》 (杨定乔、汪朝阳、龙玉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年11月)
2. 《基础医学导论》第一版(俞小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5年10月)

  导师介绍:
曹旭
曹旭(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重建,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获美国NIH、NASA等科研项目资助20多项,经费1000余万美元。团队在Nat med、Nat Cell Biol、Cell Stem Cell等杂志发表SCI 论文100余篇,其中仅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即发表论文7篇。
  联系方式:xcao11@jhmi.edu
胡宏岗
胡宏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型多肽药物及多肽生物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重大及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经费4000余万元;在包括Chemical Reviews, Angew. Chem. Int. Ed., Advanced Science, Small, Chem. Sci., J. Med. Chem.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共计80余篇。出版书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项。现任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
  联系方式:hhu66@shu.edu.cn
李佳
李佳(男),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研究领域:创新药物发现及评价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和新靶点研究;细胞识别和细胞命运调控化学生物学研究。研究成果:李佳研究员致力于代谢性疾病分子机制与创新药物的研究。围绕糖尿病和肿瘤等代谢性疾病,关注其病理发生发展机制,结合高通量筛选发现新分子实体,开展作用机制和创新药物研究。已发现数百个新活性化合物,有15个候选新药进入系统临床前研究,其中6个候选1类新药实现转移转化,3个候选1类新药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已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1项,申请94项。在Chem Soc Rev、Advanced Materials、Nat Commun、Diabetes、Diabetologi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23篇,其中通讯作者文章207篇,影响因子总和超过1700,总引用超过8000次,h因子为43。
  联系方式:jli@simm.ac.cn
李亚平
李亚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转移与克服肿瘤耐药研究和创新药物与高端制剂的研究开发。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IF>25的15篇,IF=10-20的73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学基金负责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和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重点项目(3项),以及其他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项目共20余项。已获得新药证书9本, 临床批件13件(创新药物制剂临床批件10件),获授权专利42件。多次获得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次)和上海市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次)等奖励。现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制剂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所长,兼任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联系方式:ypli@simm.ac.cn
廖新化
廖新化(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皮肤和毛囊干细胞维持、激活和再生的原理,皮肤和毛发相关疾病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肿瘤干细胞调控的原理和相关药物的开发等。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9篇,承接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
  联系方式:xinhualiao@foxmail.com
苏佳灿
苏佳灿(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联系方式:jiacansu@126.com
魏滨
魏滨(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9年起被聘为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免疫细胞调控人类疾病的病理机制。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和Nature Microbiology, Cell杂志子刊Immunity、Cell Report,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国际著名临床医学杂志J Clin Invest、EMBO Mol Med等期刊发表三十篇SCI论文。
  联系方式:021-66130717, Email:weibinwhy@shu.edu.cn
闫建设
闫建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2005-2012年分别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课题组组长。2017年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课题组组长。首先发现了一条全新的、进化上保守的调控细胞迁移的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研究论文被Faculty of 1000推荐为“must read paper”,获得NIH 2011年度 The 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运用现代高分辨光学活体成像技术结合小鼠疾病模型,在单细胞及活体动物水平上对细胞迁移进行实时动态的研究,深入了解细胞迁移过程中信号分子的时空调节机制,为相关病理研究及新药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向包括:(1)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2)免疫细胞迁移调控炎症反应机制;(3)GPCR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担任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近年来在Developmental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等领域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以及上海市科委、教委、卫计委等多项研究课题。
  联系方式:021-66136515,Email:jiansheyan@shu.edu.cn
杨雷
杨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新药物研发及临床转化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厅研究项目1项。
  联系方式:wyey_yl@hotmail.com
张勇
张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用于荧光标记、成像、疾病检测和光动力治疗、光基因学研究等。在国际知名核心期刊如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受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和作大会特邀报告60余次,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如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
  联系方式:yongzhang@shu.edu.cn
赵春华
赵春华(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美国第四届国际衰老和疾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Aging and Disease)主席,国际《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杂志亚太区主编。从事干细胞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30余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重大新药创制”专项、863计划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国际上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和“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概念,国内外发表论文352篇(SCI论文185篇),被《Nature》等杂志他引5000余次。2014至2019年度连续六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编中英文专著四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项。获国家药监局(SFDA)首个干细胞新药临床批件,实践了干细胞新制品临床安全有效治疗疾病,获得了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建立了集成体干细胞基础理论、关键科学技术、临床试验治疗研究为一转化医学体系。现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联系方式: zhaochunhua@vip.163.com
朱小立
朱小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肿瘤诊断一体化新技术的研究,重点以开发新型DNA纳米器件为基础,发展肿瘤标志物分析及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方法,从而为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支持。先后在J. Am. Chem. Soc., ACS Nano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的17篇,H指数28,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参与编撰专著两部。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现任上海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常务主任、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等职务。
  联系方式:xiaolizhu@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