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1英语
2. 2011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
3. 3012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
曹家麟
1948年生,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领域:信息处理及控制,纠错编码技术,时频联合分析及应用。1989至1990年赴加拿大Ryerson理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90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Pacific Rim Connections INC.合作科研。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获全国先进教师(国家教委,人事部);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人事部);200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上海市科委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上海教委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数十项。
联系方式:021-56331268;E-Mail: caojialin@ shu.edu.cn
杜大军
(男)博士、教授,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面上、青年基金、国家工信部课题、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及企业委托等项目10余项。在IEEE汇刊等上发表SCI/EI论文130余篇。申请知识产权28项,授权发明专利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9项。曾获2018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IMIOT&ICSEE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2017LSMS&ICS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18年中国仿真学会优秀论文、2018年和2016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8年上海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我心目中好导师”、2016年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协作委员、IEEE-PES智慧物联与控制分委会副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建模与仿真标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曾担任2012中英科学桥高峰论坛和ICSEE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CCC2021宣传及出版主席以及LSMS 2010/2014/2017/2021、ELM2012和AsiaSim2012、UKACC2016、ICSEE2018、等国际会议IPC或组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 ddj@i.shu.edu.cn
杜鑫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模型降阶,2)复杂控制系统分析及综合,3)机器学习与控制理论交叉领域(模型降阶与模型压缩)。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课题。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2012-2018期间曾多次赴德国马普学会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和访学,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流动编制业务主管。目前作为中方联系导师参与两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入学后博士生均可依托项目赴德国马普学会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合作高校联合培养1-2年)
联系方式:13817208401;duxin@shu.edu.cn
范科峰
(男),博士,博士后出站,正高级工程师,博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信息处理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中心主任,视听认知健康与智能影像分析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负责完成工信部高质量专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7部,受理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登记软著22项,制定国家标准30余项,国际标准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18项。201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荣获中国自动化领域年度人物。 兼任IEC Young Professional、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工业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IEC、JTC1专家等。 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
E-Mail:fankf@126.com
费敏锐
(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仿真学会会士,首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网络化先进控制理论与系统,异构网络和机器视觉技术及智能制造和能源系统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及远程诊疗和设施农业应用。获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仿真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6项,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2项。近年来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与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上海市政府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和科技攻关等项目共30余项。目前主持的主要项目: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科技服务技术集成研发和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融合通信与计算的复杂网络化系统安全控制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数据与机理分析的有源配电网状态估计与网络化趋优协调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任中国仿真学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兼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分会理事长、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市自动化学会、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仪器仪表学报》、《系统仿真学报》、《信息与控制》、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等编委,Information Sciences、Neurocomputing等客座编辑,《仪表技术》、《流体测量与控制》编委主任等。与英国高校合作指导10余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已培养41名博士生获上海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联系方式:021-56331934
E-Mail:mrfei@staff.shu.edu.cn, mrfei888@x263.net
付敬奇
(男),教授,博士。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主要研究领域:传感器及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地磁及姿态测量。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及系统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敏感技术委员会委员。完成863重点子课题、国家军事预研课题,军品型号课题,国家计委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等40余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80余篇(收录论文30余篇);申国家家发明专利10多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目前承担上海市科委、863重点子课题、横向课题等项目。
联系方式:021-56332352;Email:jqfu@staff.shu.edu.cn
宫琴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长期专注于听觉系统的检测、康复和认知工程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曾负责主持完成了近20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申请及授权的发明专利36项(第一发明人30项),申请国际专利PCT2份,以排名第一身份,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1项、全国发明金奖1项、北京市发明金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1本,多篇被SCI收录文章发表在听觉领域Q1分区的期刊上。现任清华大学声学和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发明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会理事、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听力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审核专家。
联系方式:13901350770,Email:gongqin@mail.tsinghua.edu.cn
顾申申
(男),博士,教授。2005年至2009年期间在香港中文大学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系求学并获得博士(Ph.D.)学位。2009年9月起在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研究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计算智能研究及其在优化领域中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其他计算智能算法的软硬件实现等方向的研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联盟计划等科研项目。在《Automatica》、《Neurocomputing》、《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等国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担任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ISN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CAC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IST)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CICIP)、?Th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CONIP 2018)?等国际会议的注册主席。
联系方式:13661506500;gushenshen@shu.edu.cn
韩清龙
(男),IEEE Fellow(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教授, 博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斯威本科技大学)副校长和杰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及综合,多智能系统, 复杂网络,时滞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控制与滤波, 神经网络。曾担任IEEE工业电子学会网络控制系统及应用专委会主席Chair of IEEE IES Technical Committee on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2014-2017)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编委。目前担任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工业电子学会智能电网专业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Technical Committee on SmartGrids),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网络控制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Networked Systems),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线性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Linear Control Systems),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电力及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Member of IFAC Technical Committee on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Magazine,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formation Sciences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编委。 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了350篇论文,其中IEEE Transactions和Automatica论文137余篇。被SCI收录350篇,被国际学者SCI引用13800余次,SCI他引12100余次,SCI h-指数 (h-index): 66, 引用国家30余个。于2014年, 2015年, 2016年及2018年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 (formerly Thomson Reuters) “高被引科学家”。
联系方式: E-mail: qhan@swin.edu.au
URL: https://www.swinburne.edu.au/about/our-structure/executive-team/pro-vice-chancellors /qing-long-han/
胡豁生
(男),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英国艾塞克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上海大学自强教授。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多机器人协作,智能控制算法,嵌入式系统,网络下的机器人,多模人机接口。目前承担的课题:智能轮椅,仿真机器鱼,心脏病人的康复过程监测系统,机器人学习算法,基于多机器人环境模拟等。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180篇学术论文。现任自动化与计算机国际杂志主编,旅英自动化与计算机协会副会长,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网络机器人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IET Fellow,ACM和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会员,已指导或正在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生50多名。
联系方式:+44-1206-872297;Email:hhu@essex.ac.uk
URL: http://cswww.essex.ac.uk/staff/hhu
胡珉
(女),教授,上海大学-上海城建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隧道掘进机工程应用分会理事、上海bim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业信息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土木学会理事和ISO/IEC工作组专家等职。主要围绕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管理,开展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融合的智能控制和决策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盾构自动驾驶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智慧运维决策。主持并完成了多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SCI和EI论文5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和上海市信息化标准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内外一百多个重点工程和重要设施中应用。
E-Mail:minahu@ shu.edu.cn
贾立
(女),1975年4月生,教授,博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领域:基于大数据的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理论及应用,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互联网动态拓扑模型与能量管理优化、数据驱动的复杂非线性动态模型化、间歇生产过程的综合学习型优化控制。2003年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Research Fellow工作,现担任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STAR星问答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学习与优化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编写学术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EI检索100篇,美国《数学评论》MR检索1篇,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张钟俊院士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共3名获奖者,一等奖空缺,2010)、2012和2016年亚洲系统仿真国际大会最佳论文提名奖。曾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主持的主要课题:面向能源工业互联网的拓扑平衡模型与能量优化管理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不确定性间歇过程的二维实时优化控制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源多维度大数据融合计算的综合能源发电预测研究(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
联系方式:电话:021-56334241(O),Email:jiali@staff.shu.edu.cn
李斌
(男),1955年生,教授。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传感与信号检测技术,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市级科技与发明奖。研究成果以新方法和发明专利技术为主,受权的发明专利已达20多项(有两项专利的转让经费超过200万)。目前主要研究的项目为:实时系统信号处理技术;基于非参数统计推断的信号处理方法;流量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技术;远程设备的无线监测与控制技术;智能仪表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等。
联系方式:021-56331637;021-36033235;E-Mail:sulibin@shu.edu.cn
李慷
(男),上海市东方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现任英国女王大学电气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学院首席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领域: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计算智能及其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电厂的污染控制,节能减排,土地污染治理,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负责参与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工程与自然研究理事会(EPSRC)合作研究项目“智能电网与电动汽车环境友好集成与交互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英科学桥项目“可持续能源及建筑”, 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项目(EPSRC)“聚合物挤压过程推理测量和控制集成系统中的自调整优化及对扰动的响应”和“塑料处理的热能管理”。在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等国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奖包括2010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的“highly commended paper”,2010年国际会议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System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 的“最佳论文奖”。现任IEEE英国及爱尔兰分会秘书长,4个国际期刊的编委(Neurocomputing,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lling and Identification, Cognitive Computing),指导博士生,博士后20余人。
联系方式: E-mail: k.li@ee.qub.ac.uk
URL: http://www.qub.ac.uk/research-centres/ISAC/Profile/?name=k.li
李韬
(男),上海大学兼职博导,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2017“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智能数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随机与分布式控制、多智能体分布式学习与博弈、能源互联网的优化与控制等;建立了有限数据率协同控制的“小容量信道定理”、分布式随机逼近型趋同算法及电网多区域协同估计算法的收敛性条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经济调度算法;曾获第7届亚洲控制会议最佳论文、第28届张嗣瀛优秀青年论文、中国自动化学会2017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第17届IFAC青年作者奖荣誉提名(五篇之一)、2015《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五年高引论文、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澳大利亚奋进学者、新加坡千禧基金会学者、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目前担任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 Letters等期刊的责任编委;IFAC网络化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委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系统建模与仿真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理事、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 tli@math.ecnu.edu.cn;https://faculty.ecnu.edu.cn/_s42/lt2/main.psp
李孝伟
(博导),男,1969年 11 月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现为上海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和设计空气动力学、流固耦合及流体力学中的变分原理、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复杂外形网格生成、复杂定常与非定常绕流计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和发展了静态和动态多块网格技术,并取得了一些方法性的突破。在Navier-Stokes 方程、Boltzmann 方程结合伴随方程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对其中的边界条件奇异性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处理方法,已用于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尾喷管设计和船舶外形设计与流动控制中。主持、参与完成上海市教委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项目2项、航天支撑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参与完成航空、航天、航海类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的项目“先进翼型与飞行器空气动力学一体化设计研究”、“先进翼型设计技术及对飞机设计的应用”、“翼型与飞机气动设计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 “叶轮机械内部三维流场分析与气流激振稳定性研究及应用”分获200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4陕西省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联系方式: 邮箱: xwli@staff.shu.edu.cn
刘廷章
(男),教授,博士。专业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无人系统定位导航与故障容错,智能电网用户侧柔性负荷主动协同,基于大数据的设备故障预警,无监督学习与软测量技术。20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担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自动化学会理事,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项目、上海市“光电子与LED”专项课题、台达电力电子计划项目等纵向课题10余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在研国家级项目1项、浦东新区产学研专项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其中SCI检索2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出版著作4本,作为主要撰写人参与完成2项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
联系方式:Email:liutzh@staff.shu.edu.cn
刘宛予
(男),博士、教授。工作经历包括大学与企业,其中在欧州8年,北美8年,中国14年。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在线检测技术等研究。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数十项。共发表各类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近五年SCI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7名,硕士研究生28名。
联系方式:021-66136116, Email:liuwanyu@shu.edu.cn
马世伟
(男),1965.12生,教授,博士。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曾为日本科技厅博士后(JST Fellow)、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和德国不莱梅雅各布大学访问教授。现为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获中国仿真学会会士称号,担任《系统仿真学报》副主编、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目前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号与图像处理及目标识别、超声无损检测与成像技术。
联系方式:021-56334064;E-mail:masw@shu.edu.cn
苗中华
(男),博士、教授,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计划。从事智能装备与无人系统控制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感知、控制、决策),(2)自主农业机器人,(3)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在智能装备、多机协同以及农业机器人自主作业控制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1375293,超低磁动态测试系统的多场耦合振荡机理与补偿控制方法)、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1875331,多机械臂系统网络化协调模式的理论与控制策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701401,棉麻收获机械智能控制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701485,畜禽屠宰加工系统智能控制与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863计划子课题(2013AA102307,智能农业装备目标识别、定位与控制技术)、上海市科委成果转化重(16511108600,智慧型电动清洁车的自主作业控制与示范应用);曾获神农中华科技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科技奖,荣获上海市育才奖、王宽诚育才奖、上海市教卫党委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赛一等奖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权威期刊《Automatica》、《中国科学》、《Nonlinear Dynamics》、《ASME Trans.》、《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和《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等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联系方式:zhhmiao@shu.edu.cn
潘全科
(男),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优化理论、方法与应用;复杂生产过程的建模、优化与调度;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2021Clarivate)、中国高被引学者(2015~2021Elsevier)。担任SCI国际期刊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等国际期刊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机生产工程学会生产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常务委员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发表SCI研究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100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授权10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联系方式:Email:panquanke@s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F-2019-2013
彭晨
(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东方学者(东方跟踪),博士,2020-2021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4-2020爱思唯尔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网络控制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模糊控制、时滞系统分析与综合、火电能效优化、供应链建模与优化等研究。在Automatica与IEEE汇刊发表论文50余篇。Google H-index指数为58,Google学术引用1万余次。是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nformation Sciences、TIMC、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I(JSCE)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与客座编辑。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of Networked Complex Systems》(Springer出版社,2015)、一本中文专著《网络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目前为IEEE高级会员、IEEE PES智慧物联与控制专委会主席(中国)、美国数学学会《数学评论》评论员。于2010.09-2012.08期间在澳大利亚中昆士兰大学访问教授、博士后;2006.09-2007.08期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做访问教授;200 4.10-2005.02期间在香港大学做助理研究员。获得2021年中国仿真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2018与2013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2014与200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三与第五)。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重点1项,面上4项,青基1项);授权13件发明专利,登记了15件软件著作权。目前承担的课题:产品与供应链同步演进的变更控制体系与方法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炉窑燃烧场重构及能效优化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源约束下的多个体网络化系统优化调度及控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分布式智能电网网络化安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伙伴项目)。
联系方式: E-mail: c.peng@shu.edu.cn ;pchme@163.com
冉峰
(男),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信息与集成电子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高清晰度平板显示与应用集成技术;嵌入式片上多处理系统构架的研究。获奖:“多媒体数字存贮型显示系统时、空存贮映射优化方法”2001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汽车电子核心控制器芯片、系统模块研发及其应用” 2009年11月27日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基于超高灰度成像方法的平板显示器核心技术开发及其应用”获201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高性能磁传感系统及芯片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荣誉称号:1998年获上海市INTEL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师育才奖。负责完成国家863、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教委、信息委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80多项;申请国家各类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170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近百篇。目前承担及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及企业横向课题研究。
联系方式:13901961237;Email:ranfeng@ shu.edu.cn
任肖强
(男),2019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教授。2008年-2019年,曾先后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学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学习和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 网络化检测、估计和控制,信息物理系统隐私和安全,序贯决策,以及优化算法等理论;2)上述理论在物联网、自动驾驶以及机器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对加入课题组的博士生,将提供宽松友好的科研环境、系统化的科研训练和国际化的交流机会。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一项。
E-Mail:xqren@shu.edu.cn
个人网页:https://xiaoqiangren.github.io/
https://automation.shu.edu.cn/info/1066/1891.htm
宋杨
(男),博士、教授,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一直从事网络控制系统、随机控制、切换控制以及智能控制等方面研究,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Information Science ,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以及自动化学报、仪器仪表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等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录用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SCI收录/录用论文14 篇、EI 收录论文28 篇。2011年获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大学优秀党员称号。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等多项课题,同时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项目、上海市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等。现为上海市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理事、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组织上海市自动化学会自动化应用专业委员会暨仪器仪表及应用专业委员会2008、2010年、2014年三届学术联合年会,担任LSMS2014注册主席等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021-56334241 y_song@shu.edu.cn
苏洲
(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移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多源异构大数据分析;车载网络与无人驾驶车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担任IET Communications、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等三个国际SCI期刊的编委。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等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任IEEE ComSoc MM技术委员会的Interest Group主席,获得IEEE CyberSciTech2017, Wicon2016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上海科委基础重点等科研项目。指导的博士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及上海大学校长奖等多项奖学金。欢迎控制、数学或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Email:z.email.su@gmail.com
屠晓伟
(男),曾留学法国取得博士学位,在法国大学任教多年后在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从事机器视觉和自主运载系统研发。后获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全额资助去加拿大交流在大学做教学和研发,进入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航空制造所研发自动化精确制造装备,并有多项产业化的成果。后被引进入职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中心任资深研究员,航空制造技术研究所先进装配中心副主任,在多项国家支持项目中带队负责研发和装备制造,多台国内首创自动化装备现已用在大飞机制造企业。2015年全职到上海大学从重事教学及研究工作至今。在职业生涯中先后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直接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六十多名,获得四千万元以上的研发经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自主导航机器人平台和空间三维重组定位、信号处理与分析、机器视觉和图像实时监控、工业自动化装配、柔性工装和传感器伺服智能应用,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在大学实验室开发了飞行仿真、航电线缆测试、大空间高精度六自由度定位、航空运载设备、发动机地面试车、大部件对接等数字孪生可工程化等平台。在学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与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和加拿大等国大学和企业有交流和长期的合作关系。
联系方式:tuxiaowei@shu.edu.cn
汪小帆
(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副校长。曾获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最佳论文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队人选”。现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复杂大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国际网络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IEEE Trans. Network Science & Engineering》执委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专委会主任。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复杂网络分析及控制,提出了复杂动态网络同步的有效判据,揭示了无标度网络同步化能力的鲁棒性和脆弱性;最先揭示了复杂动态网络牵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了无标度动态网络的牵制控制策略;提出并系统性研究了基于牵制控制思想的移动多自主体系统的蜂拥控制算法。培养博士研究生26名,已毕业19名,在读7名;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已毕业33名,在读7名。
E-Mail:xfwang@ shu.edu.cn
王冰
(女),博士,教授。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主要研究领域:鲁棒优化理论与方法;鲁棒机器调度;智能调度与优化。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排序与调度丛书”编委。多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得山东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受国家教委委派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EI收录90余篇。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智能制造不确定机器调度基于场景的鲁棒优化新方法研究(#62173219)。
联系方式:E-mail:susanbwang@shu.edu.cn
王玉龙
(男),博士,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访问学者。专业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无人系统、船舶运动控制、海上目标感知识别等。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90余篇,Automatica和IEEE Trans.期刊长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件;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0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6项;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与军工横向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Email:yulongwang@shu.edu.cn
王曰英
(博导),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无人艇控制。2006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和2015年分别在上海交通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智能及混杂控制系统和无人系统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 发表SCI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担任多个SCI期刊的副编辑。联系方式:邮箱:yueyingwang@shu.edu.cn
薛禹胜
(男),1941年生,稳定性理论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63年毕业地原山东工学院,1981年获电力科学院硕士学位,1987年获比利时列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总工程师,《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三个杂志的主编,山东大学特聘教授,12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或博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江苏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委员会委员、国际大电网组织第38委员会委员。其研究成果使我国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快速定量分析和紧急控制决策的理论与工程实践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关软件已广泛用于包括香港在同内的国内电力系统,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爱尔兰、墨西哥、韩国等境外的18家电力公司、10所大学和1家咨询公司。到2003年底为止,发表国际论文83篇,国内期刊论文131篇。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能源部一等奖、1994年能源部一等奖、1996年国家一等奖、2000年国电公司二等奖、2003年国家二等奖、2003年国电公司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一等奖。独立完成的专著获2001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1年度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联系方式:xueyusheng@sgepri.sgcc.com.cn
杨帮华
(女),教授,博士。专业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脑机接口技术、基于脑机接口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精神抑郁症、吸毒成瘾等)分层诊断与康复治疗、脑控外骨骼、脑电波及相关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脑机交互的应用等。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欧洲比利时Hasselt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业委员会电生理与康复学组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系统仿真学会会员、《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学术编审委员会委员,《signal processing 》、《仪器仪表学报》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其中《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模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著8项。指导硕士生获“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中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中,团队获技术赛一等奖,有训练运动想象脑电解码第一名。受邀作为大会报告人做学术报告50多次。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脑卒中的运动想象脑电主动迁移学习建模及结合VR康复研究、基于ISVM及VR的脑-机交互适应性研究、脑机接口中基于HHT特征提取及虚拟现实反馈研究)3项、国防类项目6项、科技部重大专项(任务负责人)2项(脑血管病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及决策平台建立及应用研究、戒毒人员成瘾诊断和戒毒康复技术与装备研究)、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1项、上海市科委创新项目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及多项横向项目,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目前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防类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及横向项目。支持企业在脑机接口领域获得中国首例医疗注册证,实现医工结合产品落地。
联系方式:电话:021-56331278,Email:yangbanghua@shu.edu.cn
昝鹏
(男),1981年生。目前研究领域为生理信息采集及处理、图像处理等,在相关领域已经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著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68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防科技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重大军工横向课题1项,上海市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1项,上海大学创新基金1项,累积到账科研经费近1600万元;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指导硕士研究生17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撰写书籍1部。当前是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军民两用科学技术促进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同时是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ificial Organs,Journal of Med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的审稿人。
联系方式:zanpeng@shu.edu.cn
张宪霞
(女), 博士、教授、IEEE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智能建模与控制;基于视觉的机器人智能控制;集群系统的建模及多智能体的协同控制。提出分布参数系统3D模糊控制方法;提出分布参数系统3D模糊建模方法。2005年及2008年香港城市大学交流合作。主持或者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2073210,融合人类智慧与自学习的分布参数系统模糊在线建模)、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1273182,空间分布系统空间混合神经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0804033,分布参数系统三域模糊控制器系统化设计与分析)等。在国内外相关重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Applied Intellig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
章文俊
(男),博士 (TU Delft),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聘教授、美国工程师协会(ASME)院士、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现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机械工程系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现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非传统机器人(包括软机器人、分子机器人、航天机器人)、2)人-机系统、3)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感知机器人)、4)生物纳米科学与技术、5)康复医疗机器人技术、6)肿瘤微创消融技术、7)内窥镜技术等。截止2018年共发表英文期刊论文260篇以上,H-index(GS)为45。连续三年(2015、2016、2017)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现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IEEE System, man, cybernetics-System、IEEE System journal、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副主编。
联系方式:chris.zhang@usask.ca
周挥宇
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计算与数学科学学院的正教授。分别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工学学士学位,英国邓迪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理学硕士学位和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计算机视觉哲学博士学位。发表了 380 多篇同行评审论文。曾获得“CVIU 2012 最高被引论文奖”、“MIUA 2020 最佳论文奖”、“ICPRAM 2016 最佳论文奖”,并获得“ICPRAM 2017 最佳学生论文奖”和“MBEC 2006 南丁格尔奖”提名。担任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主編,IEEE Transaction on Human-Machine Systems,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Pattern Recognition, PeerJ Computer Science, Scientific Reports和IEEE Access副编/编委,以及 ICRA,IJCAI 和 BMVC 的区域主席。是“IEEE认知与发展系统”、“IEEE SMC学会信息保障与智能多媒体-移动通信”技术委员会, IEEE 计算智能协会智能系统应用技术委员会“机器人任务组”和“生物识别任务组”技术委员会成员之一。曾在国际会议, 工业界和大学发表过 100 多场邀请报告,并担任过 70 场国际会议和研讨会的主席。研究工作已经或正在得到英国 EPSRC,AHRC,ESRC,STFC,MRC,欧盟,皇家学会,Leverhulme Trust,Puffin Trust,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机构,Invest NI 和工业界的支持。
E-mail: hz143@leicester.ac.uk. Homepage: https://www2.le.ac.uk/departments/informatics/people/huiyu-zhou
周文举
(男),博士,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自学者”。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及其在自动化工程与医工结合领域中的应用,机器视觉及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及智能制造。获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科技进步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等各一项。近年来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项目和企业科技攻关等项目共10余项。研发的“基于智能学习的皇冠瓶盖高速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已在浙江、广东、山东、内蒙、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并出口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研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高速检测系统”应用于医药行业的铝塑组合盖无人化、非接触、全方位质量检测,已经出口到韩国和俄罗斯。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超过1000万,成果转化总额超过3000万,主持主要项目有:综合科技服务发展模式机制研究与验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多源异构信息的领域知识图谱及产品设计方法(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融合3D视觉的多模态交互教育机器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流程工业视频智能在线检测与分析系统(辽宁省自然基金)、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平台研发(企业科技攻关)、基于智能学习的复杂工况下高速视觉在线无损检测系统(企业科技攻关)、一次性医疗智能内窥镜研制(企业科技攻关)、基于视觉的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研制(企业科技攻关)等。曾担任英国Vitec Videocom集团公司机器人工程师,目前兼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zhouwenju@shu.edu.cn
朱其新
(男),1971年10月生,博士,教授。现任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筑智慧节能”实验室“建筑设备系统运行与智能控制”方向带头人,江苏省重点学科-“数学”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带头人。
主要从事伺服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30余篇,发表的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已被他引17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项目6项,完成实际工程项目近20项。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和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1件。
Email:bob21cn@163.com,电话:15365391302
朱晓锦
(男),教授,博士。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测控与信息处理、智能结构主动监控、计算机测控系统与集成。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与面上项目4项,以及主持或负责完成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保局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另外多年来主持或参加工程应用类研发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收录论文1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软著多项。学术兼职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高等学校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编委。荣誉称号:上海市2004年度“曙光学者”;2009年,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计划。
联系方式Email:mgzhuxj@shu.edu.cn
邹斌
(男),教授,博士。专业:系统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电力系统运筹与控制。主持国家电网项目10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1项,上海市科技项目1项。主持多项国家电网科技项目,获湖北省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和华东电网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2年),三等奖(2013年,2016年,2020年)。在IEEE Trans Power System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论文50余篇,SCI和EI检索40余篇。出版教材《电力市场原理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担任核心期刊《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编委,长期任IEEE Trans Power Systems, IET Proceedings,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网技术等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审稿人。目前主要专注电能价值与电力市场设计方面的研究。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注册3项,研究结果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采纳。
E-mail:zoubin@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