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817J9 智能医学诊疗(医学院)
  学制:3 年
  专业介绍:

    “智能医学诊疗”交叉学科是在新医科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临床医学诊疗中的科学问题和重要需求为驱动,将传统医疗设备和诊疗方法与新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紧密结合,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诊疗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学科主要涉及以下领域:一、系统医学,主要基于医学、网络科学、控制论、基因组学、统计学习等理论,研究系统医学的最新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二、智能医学影像,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医学成像和医学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机制机理研究,以及辅助临床疾病的检测、诊断;三、智能医学检验,主要基于微纳加工技术和信息与智能技术,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疾病标志物和药物的快速、标准化医学检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四、医用机器人,主要基于智能控制、先进机器人、神经科学、计算机等新技术,研究外科手术、康复治疗、互联网+诊疗、智能诊疗等新一代医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本交叉学科主要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与智能医学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该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该交叉学科学术骨干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且具有合理的学科背景和年龄结构,整体实力雄厚。

  研究方向:
  01. 医学影像组学、脑功能和影像医学靶向纳米材料的研究
  02. 智能靶向纳米材料
  03. 生物材料与传感
  04. 核医学分子功能诊疗研究
  指导教师:
陈红霞、张建(本年度不招生)、王艳丽(本年度不招生)、刘兴党(本年度不招生)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2. 2029智能医学诊疗专业基础
  3. 3030智能医学诊疗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上海大学医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具体细则如下:
一、报考条件
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要求,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3. 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4. 身心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能顺利完成博士阶段学习科研任务。
二、报名程序
1. 网上报名及缴费
报名及缴费时间:2021年12月20日8:00~2022年2月10日14:00,报名及缴费网址:https://gmis.shu.edu.cn/BSBM.html。
报名费人民币250元,必须网上缴费,缴费时间同报名时间,未在报名截止前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成功。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缴费。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2.报考材料上传及邮寄
请考生务必于2022年2月11日至2022年2月25日期间,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纸质版材料邮寄到上海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3号楼315室,张老师收,021-66786700)
电子版需内容清晰,按照A4纸张正常大小,扫描成PDF版本在报名系统上传;纸质材料需按照要求顺序整理好,邮寄到医学院。学院未收到材料或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以邮戳时间为准)邮寄报考材料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所有报考材料一律不退还。
报考材料如下: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
②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
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保管部门公章);
(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1)学术成果,包括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 SCI、EI 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截止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
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三、考核和录取
1. 本学科成立申请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具体资格审核通过名单、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关注学院网站);
2. 本学科组织不少于5人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专家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英语100分、专业基础100分、专业综合100分、综合能力面试200分四个部分,满分为500分;
3. 英语考核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另行通知;综合考核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学习(工作)态度、相关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潜力以及外语听说能力等方面。
4. 学院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及考生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录取名单,申请-考核最终成绩低于总成绩的60%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不合格者不予录取。通过综合考核的考生,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上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最终录取为2022年秋季学期入学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

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3号楼315室,200444,张老师收,021-66786700

  备注:
本专业学生主要依托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培养,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参考书目:

1. 《化工原理》第四版(陈敏恒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2. 《基础医学导论》第一版(俞小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5年10月)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陈红霞
陈红霞(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及生物传感。主要聚焦在基于纳米和超分子材料的光学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发、抑菌材料合成及应用、食品安全检测和临床疾病标志物检测界面构建及相应器件研究。近年来在包括《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Analyst》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企业委托项目5项。授权专利4项。现为国际非标记技术协会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获韩国BK21优秀研究者奖,2016年获上海大学三八红旗手和上海大学最佳论文奖。承担有本科专业及基础课程《化工原理》和《生化药物学》,研究生课程《纳米医药》。
  联系方式:hxchen@shu.edu.cn
刘兴党
刘兴党(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2019年芬兰图库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2009年前曾多次在美国,IAEA,日本千叶国家原子能研究所,新加坡总医院等培训。获得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7.07-2019.12): PET-CT综合评价体系及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140万)(2017YFC0113300) PI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原子能(IAEA)、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等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3篇,SCI论文27篇。目前主编论著3部。
  联系方式:xingdliu@fudan.edu.cn
王艳丽
王艳丽(女),1980年9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引用1280次,其中单篇最高引用378次,参与编著专著1部,申请专利1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主持市教委等项目多项。
  研究方向:
  1. 纳米荧光特异性肿瘤靶向材料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2. 特异性靶向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3. 肿瘤标记物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4. 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
  联系方式:021-66135276-103,Email:wangyanli@staff.shu.edu.cn
张建
张 建(男),博士,博士后,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上海大学医学院(筹)。2005年和201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分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临床医学博士后研究;2017年担任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疗院长。2018年上海大学医学院担任(筹)智能医学专业特聘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组学、脑功能和核医学靶向纳米材料的研究。2018-2020徐汇区学科带头人。担任3本学术刊物的编委,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Advanced Materials. 等中英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了100多篇论文,2017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协助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余名。担任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中国非公医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学术职务。
  联系方式:15821070001, Email: abiaox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