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60300 世界史(文学院)
  学制:4 年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2011年成为首批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相继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原学科和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土耳其研究中心”;国家禁毒领域高端智库——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中阿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大学-阿根廷国家科技委员会”;上海市高校智库——全球问题研究院;上海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中国智库索引来源智库(CTTI)——“拉美研究中心”等特色智库和研究平台。
        本学科现承担英国惠康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项,并有国际合作项目12项;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本学科以培养“心系家国、文史兼修、中西会通的创新性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30余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举办“世界史讲坛”等具有影响力的系列活动。上海大学现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张勇安担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郭长刚担任国际全球学学术委员会委员、Iris Borowy担任欧洲医学与卫生史学会科学理事会理事。创办的《医疗社会史研究》(CSSCI集刊)、《国学与西学》(ESCI)等学术刊物。
        本学科现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世界通史与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等五个研究方向,已基本形成既学科门类齐全,又研究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方向:侧重古代东地中海世界文明共同体的生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和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透过对古埃及象形文字、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语言书写的原始文献的整理、翻译和注释,对古埃及经济体系、《圣经》文本解读、中世纪欧洲国家社会经济治理、教会经济伦理和神学议题进行深入发掘和构建,力图多维度地梳理出古代中世纪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宗教伦理观念,从而揭示出古代中世纪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各文明间的交流互动。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侧重于近代以来的经济转型与民族国家的制度构建研究、发展中国家与亚非拉地区的社会问题研究、跨国交流史研究;聚焦于奥斯曼帝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史,日本社会文化、日本都市史和中日关系史,印度近现代史和中印关系史等。在全球视野下探究现代世界体系的演进规律,揭示当代社会变局的历史根源与基础。该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东地区的经济、殖民与帝国兴衰的薄弱环节,也以第一手资料在日本教育和日本在沪侨民等问题的学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世界地区与国别史研究方向:侧重全球学与全球治理、冷战国际史、民族宗教冲突、“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拉丁美洲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思潮史等。以全球地域化为视角,注重搜集整理国内外特藏文献和珍稀文献,聚焦全球南方基督教、东南亚佛教、中东伊斯兰教以及“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交流等领域,强调中外文献互补、文献与田野互补、中心与边缘与互鉴,强调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跨学科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世界基督教本土化、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治理、以个案研究揭示天主教与阿根廷等国家民族构建的关系等领域研究。
        西方医疗社会史方向:主要聚焦西方医疗社会史和国际城市治理史研究;践行国际先进的多边、多国与多语种原始档案运用理念,采纳国际前沿的跨史学、全球史研究路径,依托国家禁毒领域的高端智库平台“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和《医疗社会史研究》(C集刊),聚焦国际学术界医疗史、禁毒史、环境史等新兴和交叉领域,探究全球视野下的医疗、卫生与环境的社会文化史和国际机制史;同时依托国际城市治理创新平台,推动国际城市治理研究,以“跨国转向”的理论和方法,深化欧美城市史、日本都市史等研究领域。强化同国际学术界的实质性学术对话,努力在研究议题、路径、理论和方法上贡献于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研究方向:探讨史学理论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指导历史书写的特点;考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当下意义和时代价值,探讨运用唯物史观史学理论指导世界史研究的具体实践;聚焦西方史学研究正在经历的“跨国转向”“全球转向”“文化转向”等史学方法和路径,密切关注西方史学领域的新趋向、新方法和新议题,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揭示西方史学的新进展与新趋势。

  研究方向:
  01.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02.世界近现代史
  03.世界地区与国别史
  04.西方医疗社会史
  05.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
  指导教师:
01.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郭长刚、郭丹彤、柴彬、HUANG PAULOS ZHAN ZHU
02.世界近现代史
张勇安(本年度不招生)、王三义、柴彬、江时学、刘义、吴浩
03.世界地区与国别史
郭长刚、王三义、王健、李凤章、赵莹波
04.西方医疗社会史
张勇安(本年度不招生)、Borowy Iris Angela、柴彬
05.史学理论及外国史学史
FREEMAN DENAGAIL、王三义、吴浩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1002日语  1006西班牙语  1008土耳其语
  2. 2005世界史专业基础
  3. 3005世界史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家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则
我院博士研究生普通招生考试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考生须根据学校和学院要求提交证明其基础知识,学习和研究能力、创新潜质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学校择优录取。
二、组织管理
1.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系)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工作。
2.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细则。
3、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材料审核评议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议;负责组织成立综合考核小组,对通过材料审核评议的考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小组按照一级学科组织,至少由本学科5名责任心强、为人公正、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外语能力强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不低于60%。
三、申请条件
 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除了满足我校2023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以外的第二作者)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五年以内);
3.外语限定为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拉丁语(任选其一),程度好,能熟练阅读和使用外文资料。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或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60分,托福(TOEFL)成绩不低于80分,雅思(IELTS)成绩不低于6分;其它语种可参照此标准。
4.本学科博士招生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只招收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四、申请程序
1. 申请者须按照上海大学当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并按时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②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学位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位验证报告,具体申请操作方法见: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硕士成绩单;
(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点击下载: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doc);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点击下载:上海大学2023年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计划书.doc);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1)科研成果(含已取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SCI、EI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五、考核和录取程序
1.学院收到考生的申请材料后,组织材料审核评议小组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议。学院按一级学科进行审核,并根据材料审核评议结果确定并公布进入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
2.综合考核采取面试,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综合考核从外语水平、专业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
3、申请-考核成绩总分500分,初审材料占200分(标准分/科研分各100分),综合考核面试占300分(外语/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各100分)。录取时,学院根据招生计划数,按照一级学科方向录取,即在同一专业内按照总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申请-考核最终成绩低于总成绩60%者不予录取。
4.学院须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申请考核细则、招生名额等提出拟录取考生名单,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部门审核。
6.如有拟录取考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优先按一级学科递补。一级学科考生录满有名额空余,由学院根据生源情况再行分配递补。
六、监督和复议
1.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学院按规定将“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方案、院系工作细则、报考资格审核通过名单、进入综合考核名单、录取名单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和公示。
2.监督和申诉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电 话:021-66133632;
电子信箱: wxyzsb@126.com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

(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
收件人:周薇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上海大学东区文学院104办公室
邮编:200444
联系电话:021-66133632

  参考书目:

[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上、下册),魏凤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朱迪斯•本内特、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杨宁、李韵译,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7年。
[美] 简•伯班克、弗雷德里克•库珀:《世界帝国史:权力与差异政治》,柴彬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John Charles Chasteen, Born in Blood and Fires: A Concise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Fourth Edition), W. W. Norton & Company; 2016.
郭丹彤:《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上、中、下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郭丹彤、黄薇:《古代近东文明文献读本》,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
贺双荣主编:《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拉美国家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Melvyn P. Leffler and Odd Arne Westa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刘义:《全球化、公共宗教及世俗主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刘文鹏:《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
[美]克莱顿•罗伯茨、 戴维•罗伯茨、 道格拉斯•R.比松 :《英国史》(上、下),潘兴明等译 ,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美] 杰里尔.A.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董正华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Stanford Shaw,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Vol. 1; Vol.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王三义:《晚期奥斯曼帝国研究(1792-19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1-3卷),庞卓恒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徐以骅等:《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张勇安、杨长云:《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年。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Borowy Iris Angela
(女)教授。研究方向:全球发展史、国际卫生史、环境史。主要从事国际卫生史、国际组织史、发展与发展概念史;可持续发展;环境史的研究。Iris Borowy教授以英德文出版专著4部,主编5部,在著名的杂志如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ynamis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01年至今,领导和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领导“国际联盟卫生组织”项目,参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德国卫生领域发展援助项目“从医学发展援助到全球卫生:德国国际卫生工作研究1950-2010”。 现为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兼职: “欧洲医学和卫生史学会科学理事会” (EAHMH)理事、“欧洲社会科学史大会”(ESSHC)卫生和环境网络主席。
  联系方式:borowyiris@i.shu.edu.cn
FREEMAN DENAGAIL
(女)教授。剑桥大学本科和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全球问题研究专家。研究方向:发展人类学和全球化问题。《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等多家学术期刊评委,葡萄牙科学技术基金会外籍评委(2012)、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博士论文检查委员会会员(2030)等。主持相关研究项目8项,发表相关专题论文多篇,出版专著5部。专著《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变革:文化转型的原因及结果》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这部书从人类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探索政治变革的过程以及埃塞俄比亚南部加莫高地乡村社区的建设状况。该书已成为埃塞俄比亚研究代表性。而近期出版的专著《全球化会成功吗?》追溯了从15世纪第一次殖民浪潮至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并对当下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的深入解析。
  联系方式:dena_freeman@hotmail.com
HUANG PAULOS ZHAN ZHU
(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西方思想史和芬兰学及波罗的海区域文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西方思想史、马丁·路德著作汉译和研究、大国学视野中的中西对话、与全球第一的芬兰教育研究。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基督教中国化视野中的马丁·路德著作翻译与研究”、芬兰国家科学院“中国宗教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汉语学术神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督教研究》《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圣经学》《大国学视野中的汉语学术对话神学》、Confronting Confucian Understandings of Christian Doctrine of Salvation, 《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No. 1 Guodian Chu Tomb and the Earliest Bamboo Slip Versions of Laozi and Taiyi shrngshui,《芬兰语-汉语大辞典》(总编)等及学术论文近百篇。主编刊物有《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半年刊www.SinoWesternStudies.com)和 Brill Journal of Chinese Theology年刊。主编丛书有英文版中国蓝皮书 Color Books of China 八本、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等多套。最近出版“马丁. 路德与第三次启蒙丛书”十本,《如何避免成为空心人?》教材一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东亚学和西方思想史双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会和芬兰科学院联合培养)。曾兼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导教授、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兼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海外访问学者及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欧亚洲研究院、挪威奥斯陆大学北欧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等。作为客座、讲座、访问教授到中国大陆、港、台、欧、美、日、印度等六十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讲座。国际中国路德学会(Luther Academy for China Ry)主席、欧洲中国研究学会、北欧差传学学会、芬兰国家翻译家协会、国际宗教社会学研究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Paulos.z.huang@gmail.com
柴彬
(男)教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欧洲近代经济社会史、英国史。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独著、参译、独译著作多部。已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等世界史学科权威及核心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联系方式:cbwind@163.com
郭长刚
(男)教授。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西方社会文化史、当代土耳其研究、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曾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修习基督教神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宗教学系研修美国与宗教多元主义。承担有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项目“土耳其内政外交政策与‘一带一路’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话语权问题:以政教关系为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主要著作有China’s Contingencies and Globalization, 《全球化、价值观与多元主义:全球化时代宗教、信仰与文化变迁研究》、《传统与务实的典范:古罗马的智慧》等。
  联系方式:66133310(O),E-mail: gchgang@staff.shu.edu.cn
郭丹彤
(女)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埃及学。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国际埃及学家联合会会员、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外国问题研究》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先后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希腊塞萨洛尼基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考古研究所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4部,其中《埃及与东地中海世界的交往》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译注》(上、中、下卷)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和青年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
  联系方式:guodantong@shu.edu.cn
江时学
(男)教授。1981年至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2017年以来担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拉丁美洲当代史。主要研究领域: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和文化。兼任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安徽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访问教授、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拉丁美洲学会顾问、中国拉美史研究会顾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学研究》首席专家;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发展模式研究》《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拉美发展前景预测》《拉美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中国与欧盟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及有关国家部委的委托课题多项;在《人民日报》《求是》《世界历史》《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研究》《拉丁美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部国外学术著作的写作;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二等奖;1998年晋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2010年被定为二级),2002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E-Mail: jiangsx@cass.org.cn
李凤章
(男)教授。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上海法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银行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农委法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财产法律史,特别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土地制度变迁史,近年来尤其注重财产法概念史的梳理和考察。致力于通过历史的考察和各国土地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当代土地权利体系的建构提供现实的借鉴。先后在《环球法律评论》、《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并在《东方早报》、《国土资源报》等发表土地制度评论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2项。有关成果先后获得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访问学习,2012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第六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联系方式:66138103(0);summondan@163.com
刘义
(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2008年),2010-2011年美国乔治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13-2016年土耳其海峡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现为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高校人文社科基地-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世界文明史、土耳其与中东、国际关系史。出版专著:《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与政治》(2011年)、《全球化、公共宗教及世俗主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比较研究》(2013年)、《全球灵恩运动与地方基督教:一种生活史的考察》(2018年)、《伊斯坦布尔史论:城市、帝国及文明》(202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入选上海市晨光学者(2009年)、曙光学者(2015年)、浦江学者(2017年),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liuyi1980@shu.edu.cn
王健
(男)研究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著译有《上海犹太人社会生活史》《海外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前沿》《逃亡与拯救:二战时期的犹太难民与上海》《现代巴勒斯坦史》《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等。曾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杜鲁门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联系方式:66133632(O);jwang@sass.org.cn
王三义
男,教授。研究方向:世界近现代史、区域国别史。主要研究领域:中东史、帝国史。著有《工业文明的挑战与中东近代经济的转型》《英国在中东的委任统治研究》《晚期奥斯曼帝国研究(1792-1918)》《帝国之衰:奥斯曼帝国史六论》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西亚非洲》《复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做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土耳其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
  联系方式:13764070346;sanyiw@163.com
吴浩
(男)教授。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访问学者,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美国史、世界农业现代化问题、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担任多家史学权威期刊同行评审专家,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上海大学学位评定世界史专家组成员。现主持或独自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战后美国南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18BSS017)、“内战后美国南部农业现代化起动的困境研究:以乡村借贷制度为中心”(13FSS009 ),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五项,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美国研究》《史学月刊》《史林》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乡村借贷:内战后美国南部农业现代化启动的制度“瓶颈”》和译著多本。作为核心团队成员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两项。
  联系方式:021-66133310(O);cmmshanghai@shu.edu.cn
张勇安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医疗社会史、国际禁毒政策史、美国史、冷战国际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国际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酒精和毒品史学会(ADHS)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委会副主任、上海美国学会副会长、The Social History of Alcohol and Drugs杂志编委。著有《变动社会中的政策选择:美国大麻政策研究》《科学与政治之间:美国医学会与毒品管制的源起(1847-1973)》,主编《医疗社会史研究》集刊、《国际禁毒蓝皮书》。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SSCI)、Medical History(A&HCI)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以英文和中文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第八届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著作类二等奖(2020)、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0)等。(今年不招生)
  联系方式:661332071(O);zhangyongan@shu.edu.cn
赵莹波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日历史文化对比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东亚关系研究、中日诗歌研究等。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外文学会会员。先后受国家教委派遣于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九州大学东洋史研究室做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CSSCI)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唐宋元东亚关系研究》、《宋日贸易-以在日宋商为中心》)。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朝与日本、高丽之间‘准外交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15BZS012)和上海市教委科学创新项目(“10~14世纪日本史料中‘涉外伪文书’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5ZS031)各一项。赵莹波教授在研究中日历史关系及东亚历史关系方面处于国内前沿。
  联系方式:zhaoyingbo2005@ 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