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01英语 或 1002日语
2. 2020美术学专业基础
3. 3021美术学专业综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凡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人需提交相关材料,学院将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综合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录取。
一、申请人申请
1. 申请条件
申请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详见学校研招网)规定要求,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已经以第一(或导师以外第一)作者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3)具备一定外语水平(须提供各类官方认可的外语水平证明);
(4)报考前应向报考导师发送相关材料,使报考导师了解考生的各项报考条件;
(5)报考类别一般为非定向,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2. 申请时间
申请人须于《上海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详见学校研招网)规定时间内,登录“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管理系统”,按相关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手续,完成报名手续后进入“材料提交”环节。
3. 材料提交
申请人须于《上海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详见学校研招网)规定时间内,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按要求装订,邮寄到指定地点。逾期未收到材料,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网上报名视为无效,不退还报名费)。
申请材料的内容、体例与装订形式,须按照以下要求: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 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 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
②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xwcx/index.jsp),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xlcx/brcxff.jsp);
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无本科学历学位的无需提供);
(5)硕士研究生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或复印件(需加盖成绩管理部门公章);
(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具体格式可从校研招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外国语水平证书、成绩单或留学经历证明等,外文证明件需附中文翻译件);
(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不少于 5000 字)(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1)已有科研(或创作)成果复印件。(包括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获得科技奖励以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等;所获得的各类与申请博士有关的获奖证书复印件;参展或获奖作品须附证书复印件和作品照片;个人作品集、出版物或取得具有相应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相关证明)。
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规定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
二、材料审查、综合考核、拟录取
(一)材料审查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专业审核小组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择优确定参加综合考核的考生名单,并通过上海美术学院官网公布,同时通过系统中预留的考生邮箱发送通知书,通知相关申请人参加综合考核。
(二)综合考核与拟录取
综合考核主要包括对考生外语能力、专业素质与能力、综合素质及培养潜质的考核。
1. 资格审核
资格审核通过者才可参加综合考核。资格审核包括如下内容:
应届考生:审查有效居民二代身份证原件、学生证原件(最晚8月底新生报到时能提供学位证书原件,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往届考生:审查有效居民二代身份证原件、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原件)、考生为本校(上海大学)在职人员的须提供学校人事处等部门的同意报考证明、外语水平证书原件。
2. 专业基础考核
专业基础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专业基础考核小组确定。
3. 专业综合考核
专业综合考核以专业面试的形式进行,考生以PPT形式汇报个人研究基础、研究方向与研究设想,以“研究计划书”内容为主。
4. 综合能力考核
综合能力考核为考官问答的方式,注重考核考生的基础理论,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和研究潜质、学术兴趣和学术能力等。
5. 外语能力考核
外语能力考核为考官问答的方式。
6. 综合考核组织方式和计分方式
专业综合、综合能力、外语能力的考核按照一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组成综合考核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每位考生的综合考核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位考官独立为考生按考核项目打分,所有考官的单项平均分为考生该单项的考核成绩。
综合考核总成绩满分为500分,其中外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专业综合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综合能力成绩满分为200分。
综合考核总成绩=外语成绩+专业基础成绩+专业综合成绩+综合能力成绩
各单项成绩中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7. 公布结果与拟录取
各项成绩合格者,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指标情况,按综合考核总成绩排序,拟录取结果由学校统一公示。
三、培养环节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按照学校和学院相关规定进行培养,参加积分考核、中期考核、论文开题、预答辩等各环节考核。对培养过程各环节考核未达到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将给予学业警告、延期、分流淘汰或淘汰。
四、其他
有招生条件的导师(见后附导师名单),原则上每人每年招收不超过1名博士研究生;本年度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不接受定向报考。
五、信息查询及联系方式
1. 招生信息网址:
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https://yjszs.shu.edu.cn/
上海美术学院官网:https://safa.shu.edu.cn/index.htm
2. 微信公众号:上海大学研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3. 上海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1-56510906(工作日:8:30~11:00,13:00~16:00)
HOSHINA TOYOMI
HOSHINA TOYOMI(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外籍导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当代艺术(实践研究方向)博导。研究方向为当代艺术、公共艺术,研究重点围绕“社会与艺术”相关问题。早期的作品受日本“物派”艺术影响。在80年代,保科创作了一系列前卫装置艺术,受到西方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后物派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关注自然与人类处境,其创作大量采用自然中的石、木、竹天然素材,并在此中探究空间与身体感知的相互关系,同时对作品的文化背景、材料选择和形式表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思考。从2007年至今,保科丰巳先生作为东京艺术大学国际社会艺术项目及地域艺术项目负责人,每年主持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课程,推进和实施相关项目。在开展艺术项目的十年中,保科丰巳先生参与的项目有:2007—2009 上野艺术博物馆项目(UTM),2010—2013 东京艺大、台东、隅田艺术项目(GTS),2010—2013 香川小豆岛国际艺术设计住宅项目,2015至今 国际项目:东京艺术大学/法国国家高等美术学院艺术项目“自然与我”,2016至今 天空艺术节,2017国际项目:东京艺大、芝加哥艺大艺术项目——社会艺术项目“庭院:从东西方的自然观到物语”、科学与艺术设计、地域实践项目(东京艺术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作品参展有: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公共艺术激情展“梦无界”、日本“艺术奥林匹亚国际展”,2022年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实验特展览会、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在屋岛的夜之梦”全景观再现项目、日本东京“雨的记忆展”、中国美术学院“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2022年担任日本“国际剪纸大奖展“审查委员长。
联系方式:hoshina@fa.geidai.ac.jp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INGRID ELISABETH J LEDENT
INGRID ELISABETH J LEDENT(女),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1955年5月27日出生于比利时-布拉斯哈特。1973-1978: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自由图像专业。在g . Gaudaen、w . Van Remoortel和j . Van Ruysseveldt的指导下学习木版画、石版画和蚀刻。1978-1979:在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鲁道夫·布洛林(Rudolf Broulim)的指导下,在u.m.p.r.u.m(应用艺术学院)专攻石版画学习。1981: 国家高等艺术类研究所获奖者,安特卫普。从1984年至今: 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担任石版画教授一职。Ingrid Ledent是国家和国际比赛的评审团成员。Ingrid Ledent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个人和团体展览。作品多次被国内(比利时)与国外博物馆和画廊等收藏。
联系方式:ledent.ingrid@telenet.be
注:只招非定向生。
白璎
白璎(男),教授,上海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硕导。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学术主张:水墨人物画发展至当下,已呈勃发之势,对其多样化的艺术生态进行全面梳理,系统研究现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力图在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探索实践 “海派”水墨人物画的转型重构。
主要学术著作:论文《“应物象形”的多义性表达》、《论人物画的肢体造型语言表现》、《新仕女画:海派语境下仕女画的当代转型》。
出版:《艺术与设计透视学》、《绘画透视》、《全国普通高等美术学校基础教材——中国画人物篇》、《寻.渡——白璎作品集》、《隐洇——白璎水墨人物作品集》
主要个展:“寻.渡”、“活色”、“隐洇”
主要成果展: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届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奖佳作奖等各类展览。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浙江画院、深圳画院等机构收藏。
项目完成: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时代风采”创作项目——上海重点绘画工程、“日出东方”创作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上海故事”创作项目等。
联系方式:zhuweijun1972@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蔡枫
蔡枫(男),教授 、博导。2008-2011: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至今:东方版画视觉文化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为:东方版画视觉文化研究、绘画现象学研究。学术研究和教研活动模型为:“以展览促创作以创作带教学;以学术促教学以教学带创作”之双循环运作。策划一系列艺术展览和学术活动。出版多种画册及专著并为展览撰写策展概念和论文。曾获“八九十年为中国版画事业作出贡献--鲁迅版画奖”。1999版画《古树祭一一天目山国家自然森林保护区千年古树被非法砍伐纪实》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油画《水调歌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2获浙江省鲁迅文艺创作奖。2011获美术报2011中国美术年度人物奖。 论文发表主要见于:《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todayprint》英国版画艺术。
教学情况:研究生课程:民族民间版画田野调查、水性版画技法及创新、线性素描与东西方大绘画方法。博士生课程:媒介考古学、绘画现象学研究等。
每年主持研究生的艺术实践课程,推进和实施相关项目:2016“艺术家手工书”版画与绘画教学改革课程被纳入课表,开展教学工作“艺术家实验课程:东方式艺术家手工书”项目。2017“天工开物:中国美术学院的东方版画工作展”项目,北京画院美术馆、2017“即版即画:中国美术学院木版画邀请展”,日本东京,中国艺术中心项目。2018与浙江美术馆千年水印:国际版画大展启动项目“拓印山水”。2018“东方颜貌三项目”: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展、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造艺之书:书籍之为艺术”。项目:郑振铎百年学术研究,深圳画院。2019“铸金炼课2018年度研究生核心课程”——东方性版画创作课程项目。
联系方式:cai__feng@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陈红梅
陈红梅(陈一梅)(女),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1. 书法篆刻理论与创作研究 2. 中国书画篆理论研究。主要学术著述包括:《陆维钊书法篆刻专业教学研究》、《宋人关于<兰亭序>的收藏与研究》、《<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颜真卿》、《书法理论基础》。发表学术论文《董其昌与〈兰亭序〉》、《“定武兰亭”与赵孟頫书风》、《宋代丛帖中的<兰亭序>》、《明代丛帖中的<兰亭序>刻本》、《柯九思本“定武兰亭”流传略考》、《赵孟頫<兰亭序>临本述论》、《黄庭坚与“定武兰亭”》、《玉枕兰亭的刊刻流传及其影响》、《丰坊与<兰亭序>》、《薛绍彭与<兰亭序>》、《陆维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教学研究》、《碑学大师的“兰亭”情结——陆维钊与<兰亭序>》等50余篇,广泛分布于《中国书法》、《美术与设计》(南艺学报)、《美术史与观念史》、《新美术》、《美术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曾作为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大字典》、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敦煌草书字典》编撰。主持完成上海大学重点教材、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项目《<兰亭序>与中国书法艺术》;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上海公共文化消费调查》、《上海节庆文化消费调查》。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元明人收藏、研究<兰亭序>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参展经历:草书作品入展“第二届全浙书法大展”(1998年)、草书作品入展“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 (2004年)、在浙江大学举办首度个展——“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汇报展”(2005年)、行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 (2006年)、“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书法展”(2006年)参与联展“今日书象,海上八人书法展” (2007年)、小楷条幅入展上海市妇女书法篆刻大展(2015年)、行书条幅入展上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大展(2015年)、草书作品入展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2017年)、草书作品参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篆刻大展(2019年)、行书作品参展上海市妇女书法篆刻展览(2021年)。学术成果获奖: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1年)、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2013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理论贡献奖(2013年)、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2014年)、上海市大学生书法篆刻展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年度书法学术奖(2020年)。
联系方式:13917125585@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陈平
陈平(男),1960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前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教育部指导教育委员会美术学副主任;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名山水画家、诗曲家、剧作家、书法家、篆刻家。
教学方向“中国山水画格韵研究”,以“诗书画印”为教学宗旨,以宋、元山水画为摹本,师发自然,到山水间去寻找自我的表现语言,使这一语言再中得心源,体现在创作作品中。与理论相结合,与文人画相结合,培养出有传统文化,有时代感的画家。
联系方式:404262166@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丁宁
丁宁(男),北京大学文科二级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中美人文交流基地(Institute for China-U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韩国美术史协会《美术史评论》杂志编委会成员;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评审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
研究方向:艺术心理学,美术史论和艺术博物馆研究等。主要著作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看懂美术》、《西方美术史》、《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视远惟明——感悟最美的艺术》和《感动心灵的西方美术》等。主要译著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注视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视觉品味——如何用你的眼睛》、《博物馆怀疑论》、《解码西方名画》和《一个感动美国的故事:肯尼迪夫人与<蒙娜丽莎>的相遇》等。多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200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dingning@pk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韩天雍
韩天雍(男),文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硕博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日本岐阜女子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学术思想主张厚积薄发,作为书法专业者,应该深诣文字学,掌握甲骨、金文及先秦古文字之间的递变关系,做到创作起来得心应手。著有《日本篆刻艺术》《佛教写经》《三笔三迹》《中日禅宗墨迹研究》《日本书道史》《中日篆刻边款释文集釋》《吴昌硕篆刻》《韩天雍大篆》系列法帖十种。其中《中日禅宗墨迹研究》论著获国家“十一五”社会科学艺术基金奖。研究方向:中日书法史比较,先秦古文字书法创作与研究。
联系方式:hty610@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何加林
何加林(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文旅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主张:在注重传统笔墨训练的基础之上,直面生活以笔墨当随时代的学术理念将传统山水画融入到当下。注重个性培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各种门类艺术广泛吸收,对世界各国的艺术进行全方位研究。广开思路,打开国际视野,坚守本土语言,使中国山水画既有时代面貌,又有传统精神,既有个性面貌又有学术水准。
作品《汉中古道行》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银奖(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作品《秋气嶙峋》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金奖(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作品《虚伫神愫》获‘97中国画坛百杰奖(1997年中国文联主办)、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2004年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作品先后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
出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院校工笔画新作评析》、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历代名画解析——千里江山图》、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实力派教师山水画教学对话》、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技法精 萃——云山嘉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山水逍遥——何加林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凝视的空间:浅识山水画境界的契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家年鉴——何加林》、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何加林写生作品集》、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知行墨境——何加林作品集》。
联系方式:zjmq1314520@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胡建君
胡建君(女),作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文创联合工作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陆康先生。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美术史与美术理论、艺术展览策划与评论。成果:已出版《怀玉一一红山良渚佩饰玉》、《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何荷》等作品二十余部,并担任书画展览、艺术文化活动策展人。已策划“海上风云”文化艺术沙龙、左图右书——卢甫圣师生艺术展、小人书大世界——贺友直艺术作品展、陆康印象——陆康书法篆刻展、你若盛开——上海大学女艺术家作品展、洞察者——陆元敏何曦影像作品展、昼夜——王沁玻璃艺术展、直到永远——何曦作品展、印相——王鸿定何曦书画篆刻作品展等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负责“考古研究系列”项目。并主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手工艺资料库建设、文人空间及衍生用品设计、“君子如玉——高古玉器研究”系列课题等。
联系方式:janehu76@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姜建忠
姜建忠(男),二级教授,中国油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主任、理事,上海市装饰装修协会特聘专家,原院长助理,油画系主任,上海美院学术委员会成员,高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架上绘画,具象表现。
主要成果:1988年第二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油画大奖;1988年上海壁挂设计展二等奖;1990年台湾图书金鼎奖;2001年上海美术大展油画三等奖;2003年北京国际双年展序列展学术优秀奖(大奖);2005年上海美术大展创意奖;2009年上海优秀文艺人才特别奖;2010年上海文艺创作精奖;2009年《洋务运动》入选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上海高校系统唯一的入选教师。1998年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中国油画精品展(香港),美国洛杉矶、芝加哥世界博览展;1994 年第八届全国美展;1995年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2001年上海当代艺术赴德国汉堡展;2002年中国当代肖像艺术集粹邀请展;2003年西安国际素描展;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2006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举办个人画展;2007《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博物馆学术邀请展;2009中国重大历史题材全国巡回展;2010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学术邀请展,学术讲座;2015年中国当代五十位艺术家作品巴黎邀请展;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米兰;2016年非洲达卡尔双年展,达卡尔;2021年个人画展。
主要学术著作: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思考》、《答谭根雄先生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思考的商榷》、《漫谈减肥与后现代》、《姜建忠论素描》;出版有《中国油画领军人物姜建忠卷》、《素描新概念》、《姜建忠个人画册》、《姜建忠江南制造局个人画册》。
联系方式:JJZHO8888@sina.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姜陆
姜陆(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版画艺术创作研究。学术主张:长期从事版画艺术专业教学和创作研究,并担任专业领导职务多年。在推动中国版画艺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力主在本民族艺术传统的自信之上,尽可能开阔视野,多方汲取不同国度的文化精华,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艺术,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气派和完美形式的版画作品。
主要学术成果:版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为国内外重要美术馆、美术机构收藏。 1999年获中国“鲁迅版画奖”。主要论文有:主编中国高等美术学院精选教材(版画教程),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6年,《山城感受版画风——第二十一届全国作品展评审随记》重庆出版社,2015年,多篇文章散见于重要版画展览图集中。重要学术会议:近年来历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审及学术研讨,历次观澜(深圳)国际版画双年展学术研讨,中国美院主办的国际版画会议,波兰华沙国际版画三年展评审和学术会议,在上述学术活动中多为会议主持并有发言。
联系方式:lu.jiang36@aliyun.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蒋铁骊
蒋铁骊(男),教授,博导,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以个人化艺术语言为基础的、表达时代审美特征与独特艺术视角的当代具象雕塑研究。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重要获奖: 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新锐奖(2011)、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2009)、上海白玉兰美术奖(2009)、上海美展艺术奖(2004)、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亚洲艺术家奖(2002年)。
联系方式:jiangtieli50@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焦小健
焦小健(男),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特聘教授。中国美协第三、四届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专业研究方向:当代绘画创作。学术主张:实践与理论围绕着一种从观看角度介入的西方传统绘画,现代绘画及当代绘画,以及在全球视野下的语言表现与形式转换。先后办过六次重要个展,内容涉及写生直观作用,诗与画的影响与错位,绘画图像在东西方艺术历史阅读中的延伸与变异。代表作品有:《新富春山水》《雪依旧绕着词语成团》《死神穿过鲜花之地》《一千年不算太久》《新西湖十景》。曾获第七届和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展铜奖,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塞尚晚年绘画研究》结题与论文发表。
联系方式:jiaoxiaojian@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金江波
金江波(男),教授,博导,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公共艺术研究、新媒体艺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国家文旅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咨询专家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民进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中青年联谊会副会长,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访问学者,新西兰戈维布鲁斯特国立美术馆、法国贝桑松艺术中心驻地艺术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等。
曾参加2002上海双年展、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首届法国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第三届南京三年展、第六届国际水墨双年展、第三届广州摄影双年展、第四/六届广州三年展、第十二届非洲达喀尔双年展等。并成功策划:北京首届国际设计三年展“可能的世界”策展人、2013年上海艺术设计展邀请展策展人、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地方重塑与乡村复兴”策展人、2016年达喀尔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等国际大型展览活动。曾获“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上海市十大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第四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艺术家(摄影)、 2014年“中国美术奖”提名奖 、2014年“上海设计展一等奖” 2014年“上海大学玄陵优秀艺术教育奖” 2015年 获第五届上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5年 获“2015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称号、2016年 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2016年 获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论文奖”、2016年 获“行走上海2016-城市空间微更新计划”优胜奖、2017年“上海五四青年优秀文化创意人才”称号等。曾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Booming繁荣》、《我心即白云》、《地方重塑:国际公共艺术案例解读》、《地方重塑:两岸三地公共艺术政策研究》、《当代新媒体艺术特征》、《地方重塑——公共艺术的机遇与危机》等专著。作品被国内外数十家重要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基金会收藏。
联系方式:jjb@jinjiangbo.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林海钟
林海钟(男),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山水专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首届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实践博士。精研于中国画学,对传统笔墨研究与创作实践有较准确的把握和经验。注重绘画史研究,认为实践创作要以画史研究作基础,主张画史,画论、画道三者同参,以人文关怀作为实践指导的理念。
主要经历:1990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毕业保送本院硕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留教至今。1997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考上本院成为中囯首届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实践博士。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并收藏于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和美术馆。2019年苏州博物馆个展"自在苏杭”2021年北京画院个展“海印梵鐘”。近年来重要作品有:灵隐寺济公殿壁画、鉴真东渡、少林寺、太虚震泽、钱塘大观、囯清雪霁、六祖师、故宫系列等作品。
联系方式:haizhongl@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刘健
刘健(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督学。研究方向:中国写意人物画创作。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北京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美协副主席,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美术专业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副组长、组长,全国十届、十一届、十二届美展评委会委员、副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委、评委,全军美展评委,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主任,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美术馆展览项目评委,国家文化部国家课题项目评委。
近三年重要成果:2015年:《叼羊》入选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2015写意中国美术作品展》,《弗拉明戈舞韵》《风车》《雅典意象》入选中国美协《彩绘丝路一一一全国名家作品展》,《山魂》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美术世界行》美国卡特基金会亚特兰大特展。2016年:《突破乌江》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国家博物馆主办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难忘的岁月》入选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山西省政府主办《太行丰碑一一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特展,《太行记忆》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主办的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特展,《高原浪漫》《壮怀帕米尔》入选中国画学会2016年度展,中华文明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黄巾起义》入选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中国美协主办《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国家博物馆收藏。2017年:《1925一一一省港大罢工》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纪念香港回归重大题材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收藏,《火把节》入选《贵州双百重大美术创作工程》全国名家特邀定制作品,贵州美术馆收藏,《薄暮月升时》、《彝海披风》入选中国画学会年度学术展,《红场进行曲》入选国家画院《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欧亚写生十幅》入选国家画院主办《一带一路写生展》,《老羊倌》、《山风》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办《格物致知一一中国画作品展》。
联系方式:ljlp999@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刘万鸣
刘万鸣(男),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参与国家主题性创作,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为第一作者承担完成中国画作品《遣唐使》;庆祝建党100周年由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作为第一作者承担完成中国画作品《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作品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全国画院展及各类学术大展,曾获金、银、铜、优秀等奖项。出版个人专著二十余部。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家级展馆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单位收藏,中央电视台等以专题的方式对其艺术成就有过详细的报道。
联系方式:18765826210@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罗小平
罗小平(男),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常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建设部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轻工总会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传统雕塑与当代雕塑的比较研究与创作;中美公共艺术的比较研究与创作;陶瓷与雕塑创作研究。
1999年-2000年美国阿福雷德等六所大学访问艺术家。作品参加了国内外上百次重要展览,16次获得国内外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2013年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中国轻工总会颁发的“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2014年大型动态雕塑《雨露》荣获中国雕塑学会三年一度“中囯公共艺术学术奖”,2014年雕塑《林风眠和傅雷》荣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石雕《梦》荣获全国城雕委颁发的“2006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年度大奖,铜雕《冯雪峰》荣获全国城雕委颁发的“2005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年度大奖,2003年陶艺《影子》荣获美国亚利桑那州陶艺展最高奖,1997年陶艺《愚者》荣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1996年陶艺《愚者》荣获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奖等,2009年-2015年策划了(与谢林合作)四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和四届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该活动荣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年度大奖、“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优秀奖、“2012年度全国优秀城雕建设项目”年度大奖、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度学术成果奖等多项大奖。在中国和美国等地举办过14次个展,作品收藏于世界各地,主要有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凤凰城国际机场美术馆、美国里杨美术馆、芬兰赫尔辛基美术馆、美国ASU美术馆、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瑞士日内瓦阿里亚娜美术馆、美国夏威夷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中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2022年9月出版专著《无形之形:雕塑·泥片塑造艺术》。
联系方式:374327605@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牛克成
牛克成(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至97年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在日本学习日本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
从事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担任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传统色彩研究”项目主持;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中国绘画样式与风格历史的展开》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绘画作品入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十、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获“首届中国美术奖”、“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奖等;出版《牛克诚写意山水》、《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丛书·牛克诚》及论文集《美术文语》等。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美术观察》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组成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划委员等。
联系方式 niukecheng@vip.sina.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庞茂琨
庞茂琨(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文联副主席、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美术创作研究。
学术主张——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绘画意志的表达与社会现实紧密的关联起来,在我看来艺术不能仅仅从内部来观察,艺术必须要汇入到社会变革的潮流之中,成为时代精神呈现与反思的有力载体。在油画专业教学中,系统整理了古典油画语言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代中国油画教学与创作的基本经验,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本土油画艺术的学术框架与教学体系,主张通过创作带动教学,在学院教学与艺术现场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品格与创新精神。
专著《绘画的视觉秩序与观念生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出版、专著《油画语言》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9年出版、译著《水彩湿画法》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年出版、教材《古典油画语言》西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教材《色彩基础教学》四川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作品集有:作品集《副本——庞茂琨作品2020》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 年出版、作品集《相遇此在——庞茂琨作品(2009-2019)》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年出版、作品集《历史的现实性——庞茂琨作品集》由意大利GUINTI 出版社出版、作品集《艺术长沙·庞茂琨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年出版。论文发表:《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庞茂琨:用古典美展现时代新韵》2022年8月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版、《四川美术学院40 年油画专业教学与创作思考》发表于《美术》2018 年第10 期、《从纳西索斯到自拍——自我观看的屏与幕》发表于《美术观察》2017 年第9期、《手稿的创作理路与视觉机制》发表于《美术研究》2016 年第6 期、《创作志:艺术学学科的学术文类与知识生产》发表于《美术研究》2014年第一期、《日常间离与图像自治》发表于《美术》2013年第八期、《差异的维度》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2年第一期。个展:2022“庞茂琨:副本”,2021“庞茂琨:‘镜花缘’”,2020“庞茂琨:副本2020”,2019“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 ,2018“历史的现实性——庞茂琨作品展” 美第奇·迪卡尔宫意大利佛罗伦萨、“赋格与重置——庞茂琨作品展”,2017“折叠的肖像——庞茂琨新作展” ,2016“手绘之谜——庞茂琨手稿研究展”, 2015 “迷宫:庞茂琨艺术中的视觉秩序与图像生产”, 2014“觉知的重置——庞茂琨作品(2012-2014)”,2013 “浮世游观——庞茂琨艺术展”,2010 “今日之神话——庞茂琨个展”。获奖有:2021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2019-2020 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2020《绘画的视觉秩序与观念生成》获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意大利之星”荣誉勋章,2018《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油画艺术教学的中国路径探索》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油画艺术教学改革与时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7国家级“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
联系方式:pangmaokun@hotmail.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浦捷
浦捷(男),教授,博导,上海新闻出版局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上海宝山区统战理论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当代艺术实践、当代艺术实践理论研究。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200多次。作品主要收藏地欧美和亚洲。个人专著:《当代艺术问答》、《为什么是当代艺术》。
部分个展:2018,《“一和二”浦捷个展》意大利罗马拉希德画廊。2014,《“两个时间?一个世界”浦捷个展》新加坡当代艺术中心香格纳画廊。 2013,《“蚂蚁帝国”浦捷个展》香港俄罗斯当代艺术画廊。2009,《“向前看?向后看”浦捷个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9,《“双重视觉?旗手”浦捷个展》日本东京现代美术馆。2007,《“改变”浦捷个展》汉堡中国现代画廊德国。2006,《“我们是新来的”浦捷个展》上海香格纳 H 空间。2003,《“此时此地”浦捷个展》上海香格纳H空间。2002,《“见证与记忆”浦捷个展》英国伦敦证券交易中心。2001,《“Pujie?COM”浦捷个展》德国驻沪领事馆。1999,《“叩开上海”浦捷个展》香港德宏大厦。1996,《让我们一起玩》上海美术馆。
部分群展: 2016、2014 年弗雷兹国际当代艺术展,纽约,美国。2014、2013 年巴黎菲亚特国际当代艺术展,法国。2014、2012、2002 年新加坡国际当代艺术展,新加坡。2014、2013年香港巴塞尔国际当代艺术展,展览中心,香港。2013、2012 年中国台北 国际当代艺术展,台湾。2013、2010、2008、2001年巴塞尔国际当代艺术展,瑞士。2010、2013年上海当代艺术展,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11年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展,卡洛拉多美术馆,美国。2014、2011年巴塞尔曼阿密国际当代艺术展,曼阿密,美国。2009 年从地下到地上20年中国当代艺术回顾展,都灵现代美术馆,意大利。2007年当代亚洲红火艺术Chaney家族收藏艺术展,休斯顿美术馆,美国。2005年麻将//西克的当代艺术收藏展,伯尔尼美术博物馆,瑞士。2003年第42届伦敦国际当代艺术家特别邀请展,伦敦金融大厦,英国。2001年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MUNERUPHUS画廊,丹麦。1998 年东北亚现代艺术展,新泻美术馆,日本。1998年玛雅国际艺术双年展,玛雅市艺术中心,葡萄牙。1997年第四届里昂国际现代艺术双年展,法国。
联系方式:ispj2006@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丘挺
丘挺(男),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清华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与理论研究,注重各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尤其在水墨探索中与不同文化“对话”中寻找传统的开放边界,是当代具有广泛影响与代表性的水墨艺术家。参与赖声川导演新版《暗恋桃花源》舞台视觉创意总监、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意视觉总监。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法国布列塔尼联邦委员会、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外交部、德国大使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出版的专著及画册有《延月疏风》丘挺作品集、《丘园养素》丘挺作品集、《山水画笔墨技法详解》、《宋代山水画造境研究》、《历代名画技法评析—青卞隐居图》《丹枫呦鹿图》、《历代名家技法集萃—云水法》《宫室舟桥》《点景人物》、《元代山水》、《中国当代艺术家谈艺录—丘挺卷》、《丘园养素》、《一溪云》、《丘园养素一桂林黄姚写生册》、《山水之眼》等。
近年个展包括:“性本丘山—丘挺作品展”(798大千画廊.北京2022)“延月·梳风——丘挺作品展”(苏州博物馆,苏州,2021)、“愿学——丘挺的水墨之思个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17)、“丘园素养—丘挺绘画展”(百雅轩798艺术中心,北京,2011)等。
重要群展包括:“致意——从未消逝的黄金时代”(南京,2022)、“雅集兴答——第六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杭州,2020)、“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济南,2020)、“2019年04月 水墨现在——第十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深圳华·美术馆)、2019年03月 “超越边界”国际艺术家作品联展(英国伦敦萨默塞特宫)、“意之大者——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杭州,2011)、“与古为徒:十个中国艺术家的回应”(美国波士顿美术馆,2010)、“影像与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2004)等。
联系方式:qting1202@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邱瑞敏
邱瑞敏(男),教授,1965年上海美专毕业,1986-1987年、1988-1990为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领域:油画创作及理论。主要成果: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南海、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收藏;1987年、1989年、1994年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获:“上海首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合作)、1993年“中国油画展”铜奖、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合作);作品参加二、三届“中国油画展”、“20世纪中国油画回顾展”、“全国画院双年展”;2010年举行《长征组画》大型展览;2011年举行《城市历史文脉》大型展览。为第九、十届全国美展评委。主要学术著作: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上海城市雕塑调查研究》、 《上海油画雕塑院四十年]》、 《白石油记》。出版有《怎样画油画》、《邱瑞敏油画选集》、《邱瑞敏油画集》《邱瑞敏素描速写集》。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联系方式:qw1944@sina.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尚辉
尚辉(男),教授,研究馆员,编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研究方向:当代美术理论与批评,艺术策展与管理。课题研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工程项目并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奖:《人民的艺术——中国革命美术史(1921—2016)》。
学术主张: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政治与学术相互交织的20世纪,形成了这百年中国美术独特的艺术演进样貌,如何客观公允地站在国家艺术的立场来研究这个时代的中国美术是当代美术史学与艺术理论探讨的重要学术课题。这其中包括从艺术实践角度而形成的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中国美术基本价值观与发展观,我的学术主张正是从对这些问题的美学思考、理论阐释而产生与建立的。
学术任职:现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专家,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委员,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案评审专家等。
专著成果:《颜文樑研究》、《松江画派研究》、《20世纪,一个民族的审美视野》、《构建·尚辉美术研究与批评文集》、《之间·穿越历史的审美叙述》和《有意味的造型》等专著,曾荣获首届全国青年图书奖、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和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一等奖等,被评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联系方式:shanghui328@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施大畏
殷双喜(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美术史。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1994)、“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等展览。曾任第11届、第12届、第13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2019),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2013,2019),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像油画》(2015)、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的策展人。
学术任职: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旅部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专家。
学术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006)、《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2009,总主编)、《殷双喜自选集》(2014)等。主編《吴冠中全集·第4卷》、《周韶华全集·第7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09)、《毛主席: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影像经典 美术卷》,(主编,2015)、《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主编,2016)、《高山流水:<美术研究>创刊60周年优秀论文选集》(主编,2019)等。参与王朝闻总主编、邓福星副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雕塑部分的写作。2015—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负责人,项目经费250万元。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获奖: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2007);“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07);中国雕塑学会“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09);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啄木鸟奖(2016);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奖(2021)等。
联系方式:yinshuangxi@263.net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史国良
史国良(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现任中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美院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写实水墨人物画。主要教学情况:线型素描原理、素描三要素、速写三步、速写四态、速写、慢写、摹写、默写、速写转水墨、传统笔墨的临摹、小品练习、水墨写生、创作(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学术成果丰硕,参加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活动,发表的主要论文有:《要自由还是重法则》、《再说写实人物画》、《再说李可染》、《速写三步》、《水墨人物画技法》、《再说画速写》、《丝路与思路》、《回忘红尘》、《悲欣交集》、《人文主义是艺术创作的主旋律》等。学术主张:坚持写实手法,现实主义,推广“徐将体系“教学方法,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提倡学生在打基础期间,打好基本功,大量画速写并与水墨结合,一手抓传统,一手抓造型,然后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创作上坚持以人文主义为创作的主旋律。
联系方式:375861313@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苏金成
苏金成(男),教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云南大学、河北大学、青岛大学、宁波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东方智库专家委员,农工党上海书画院副院长,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新加坡国际水墨协会海外评审委员、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公共艺术设计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研究领域:艺术史与艺术理论、书法与水墨画创作、宗教艺术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与创新发展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水陆画图像谱系研究》(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水陆画与“三教合一”思想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书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佛教造像业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画院史》、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7批面上资助、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项目《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明清水陆画的艺术特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研究及其数字化应用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视觉艺术下的中国现代书法图式研究》、重庆市哲学社科项目《抗战时期陪都重庆书画艺术研究》、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藏敦煌文献书法研究》、四川省哲科项目《四川美术史通俗读本》。出版专著与编著《信仰与规范:明清水陆画图像研究》、《图像与造像:山西中部宗教美术考察与研究》、《从传统到当代——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美术的文化诠释》、《澄明之境》、《现代书法档案汇编》等。译著《美国设计专业基础课目完全教程(丛书名:美国艺术与设计专业品牌教材)》(合作)。在《美术》、《美术研究》、《美术与设计》、《中国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CSSCI期刊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策划主持或参加学术研讨会:2022年中国艺术传播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数媒创艺与元宇宙发展专题研讨会、“启功先生与美育”学术研讨会、桃坞镌印:2020全国版画(木板)学术邀请展——江苏、苏州版画的承继与拓展学术研讨会、全国“艺术史:边界与路径”高端学术研讨会、书道薪传·首届中国西安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第四届与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中国南京书法研究生教育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高校名家邀请展与书学论坛、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敦煌石窟图像与禅观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艺术考古学理论研讨会、中国现代书法二十年学术研讨会、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青年论坛等学术论坛。书画作品参加《第24回日中书画篆刻交流展》、《“艺苑撷英·华夏前行”首届全国艺术院校青年中国画作品学术邀请展》、《丝路翰风——百位中国书法博士作品东南亚系列展》、《襟抱四海——国际水墨邀请展》、《书道薪传·首届中国西安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教师作品邀请展》、《旧邦新命——北京大学120周年纪念全国书画邀请展》、《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宣纸与绘画意大利展》、《闳约深美——刘海粟师生作品展》、《“艺域无疆”上海美术学院作品埃及展》、《中国梦·艺术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当代名家邀请展》、《全国重点艺术院校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心象无尘”中国艺术纽约展》、《中国书画艺术坦桑尼亚展》、《第六届海峡两岸高校书法名家邀请展》、《传统与创生——现代中国艺术与世界遗产日本特别展》、《传承与嬗变——墨韵米兰世博艺术展》、《百年礼赞——2021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2021首届当代水墨创作暨两岸百位名家学术联展》、《全国首届高校教师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等国内外展览一百余次。
联系方式: art3@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唐楷之
唐楷之(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美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兰亭书法社会员,广西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客座教授等。
研究方向:书法篆刻史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考古新资源和书法学跨学科研究,当代书法研究,书法国际交流与合作,“海派书法”与“新海派”研究等。主要创作有:书法篆刻作品入选国家文旅部主办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中国设计艺术大展,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大展、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中国美术馆情境书法大展,中国书协首届全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书法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千秋伟业——建党百年书法名家作品展”,“风自海上——庆祝建党百年作品展”,无问西东邀请展,世界书艺祝祭、韩国艺术双年展、韩国全罗北书艺双年展、中韩草书60人展、德国威斯巴登国际书法艺术大展等国家级、国际级展览,在北京举办“象外”、“笔触的精神与本质”个展,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香港M+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藏家。主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中国书法创作世界巡展(联合国)、学院风骨当代书法博士全国巡展等4项。主要出版、论文和课题: 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林散之书法全集》副主编、书法分卷主编,《国家图书馆藏金文全集》副主编,主编全国高校书法专业系列教材《草书临摹与创作》等。参与教育部国家社科人文项目,主持广西教育厅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书法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培养模式研究》,主编广西中小学书法系列教材《书法练习指导》。在国家核刊《美术观察》《中国书法》《新美术》《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书法》等发表《隋代楷书探赜》、《米芾<书章吉老墓志>及<墓表>考述》《书非书是一面旗帜》等多篇文章和作品,论文《海峡两岸高校书法教育及代表书家略论》入选中国书协全国高校书法论文集,出版作品集《新唐书》《象外》、专著《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创新特色》等。
联系方式: 189607339@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唐勇力
唐勇力(男),中央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國美术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国人物画创作。学术主张:在当代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进行比较性研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研究是中国画演进的必由之路。两端深入、中西融合的课题式进行写意型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探索传统绘画语言与现代绘画语言融合与出新,把中国人物画向现代推进,开拓人物画自由创作的新空间。
主要学术成果:作品参加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国际国内各类型的美术作品展及学术研讨活动,举办个人画展数次,出版个人专著和个人画册35余种。主要著作与画册有:《厚德载物——唐勇力中国画教学理论文集》、《美术学院30年——唐勇力》、《唐勇力教学课稿》、《工笔画的写意性》、《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教学——线性素描研究》、《高等美术教育特色教材——唐勇力—素描—创作—写生三种》等。代表作品有:《木兰诗》、《大唐遗韵》、《敦煌之梦》系列作品。特别是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新中国诞生》的工笔画,参加2009年我国“重大历史题材展览”,同时在全国十大城市巡展。并有学者提出《新中国的诞生》和50年代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异曲同工,获得国家领导人及广大群众好评,成为新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经典作品。重要创作成果:2012年接受国家博物馆委托再次创作《新中国诞生》,长17米,高5米。历时三年,2015年12月完成,现已悬挂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大厅,永久展出。
联系方式:2264349943@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王建国
王建国(男),教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材质与雕塑(主攻木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交流展。作品有“木涌”系列、“木灵”系列、“边缘线”系列、“木灵的铸造可能”系列、小件木雕系列等。木雕“边缘线”获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美术奖优秀作品奖;“木灵——铸造的可能”获第七届上海美术大展白玉兰美术奖三等奖;2004年获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特别奖、优秀方案奖;2009年被上海世博局、上海市规划局聘为2010上海世博会园林雕塑评审专家,并担任雕塑监理;2009年获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作品“对映”、“木灵”入选上海仁川国际雕刻交流展,“以物之名”、“海平线”入选韩中雕塑交流展、澳中交流展。
联系方式:wjg@sh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王晓辉
王晓辉(男),别署清晖,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课教授,台湾艺术大学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华北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服装学院特聘导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创作。学术主张:在“徐蒋体系”与“三位一体”教学方针基础上,以“后徐蒋体系”下的水墨探索为目标,提出了新的思考与问题,重点聚焦于实现水墨转换中的“全攻全守”教学实践。“全守”是指兼顾水墨人物画的多重传统因素,从中吸收、借鉴、转换。“全攻”是指削弱不同实践方向和艺术形态的边界区分,全方位地学习、探索,从而走出水墨人物画“中西融合”的历史限定,实现其自律性发展。“全攻全守”是水墨人物画由现代性转向当代性探索的重要路径。
主要学术成果:受邀到全国各高等美术院校讲座、授课并举办教学展,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台湾艺术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山东艺木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院校及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全国中国画学科的交流与互动。
出版专著二十余部:《笔墨肖像一王晓辉写生作品集》、《水墨风格一王晓辉》、《中国画坛.六O一代一一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课徒稿一线性素描篇》、《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名师素描手册.王晓辉-线性素描》、《青花瓷绘一王晓辉》、《名师写生一王晓辉新疆写生》、《微水墨》、《大写意》、《心路历程——21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家创作探究系列?王晓辉卷》《畅神一一王晓辉中国山水艺术》《CAFA水墨正当时》等。
作品《战争曰记》曾获"正义与和平的礼赞—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大展"金奖;《正月跑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戊戌百年祭》入选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展;《太行秋阳》入编《百年中国画》画集;《父老乡亲》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人物卷;《中国结》获国土情、民族魂优秀奖等。
联系方式:908408515@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翁剑青
翁剑青(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博士。专业: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中西方近现代美术史论。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理论。人文历史与装饰艺术。已完成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城市景观文化与公共艺术"(2015)。国家艺术科学项目"佛教东渐中的图像学研究"(2012)。主要著作:《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2002),《城市公共艺术》(2004),《形式与意蕴:中国传统装饰艺术》(2006),《景观中的艺术》(2016)。曾先后发表美术史论和公共艺术研究论文80余篇。
联系方式:jqweng57@163.com
注:只招非定向生。
吴鹏
吴鹏(男),教授,2008年6月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书法史论方向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三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书法篆刻史论、艺术文献学。
已在《文艺研究》、《文献》、《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馀篇。曾获“第二届‘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杭州)优秀论文奖(2009),全国第三届“康有为奖”优秀论文奖暨书法理论奖(2011),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2013),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啄木鸟奖”(2016)。另有论文入选“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论坛”、“第十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等。
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2011年度)和《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2018年度)。主持教育部社科课题《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2009年度)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学术专著《燕闲清赏:晚明士人生活与书法生态》于202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书法作品曾应邀参加中韩书法交流展,“斐墨”中意书法展,中国国家画院十周年作品精粹展,第26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美国纽约第二届中国书法国际展,丝路翰风——马来西亚、印尼中国书法博士书法作品展等若干展览。
联系方式:wupengart@sh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夏阳
夏阳(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雕塑艺术创作实践。近年完成"物品","绳墨","刻度"等作品系列。近年主要参展:2021 "无问西东"邀请展,2021 "去往从来第三回展一一雕塑实践与书学拓展,2020 "东西南北中 学院雕塑邀请展",2019 "时代经典一一2019中国雕塑学术邀请展",2018 "师坛锦瑟一一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2015"新态一一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主要教研获奖:2017上海大学王宽成育才奖,2017上海大学教书育人奖,2016上海大学教研成果一等奖,2000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参展获奖:"潮起海宁一一2016首届中国海宁国际雕塑大赛"优秀奖。"2015中国一芜湖第五届国际雕塑大赛"优秀奖。
联系方式:xy13701641616@163.com
注:只招非定向生。
萧海春
萧海春(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导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传承。学术主张:坚守笔墨语言,强调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必须通过对传统大师的笔墨经典进行系统的临摹与写生,“合参”与“重构”的方式来解读,实施有效的传承,在画届趋新成风,中国画趋于多元的今天,强调临摹、解读经典的意义,有补偏 矫枉、打通古今的作用。近年来学术成果丰硕:美国古根海姆举办“五千年文明——现代部分”,《阴阳隔昏晓》参展、台北历史博物官举办“黄秋园、萧海春山水画展”(2004年)、国家画院“海上清风——萧海春、朱敏联展”(2011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烟云自在”萧海春画展(2012年)、杭州中国画双年展——长卷视界展(2012年)、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独占芳菲”花卉展(2014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九峰三泖萧海春山水画展”(2015年)等。出版一系列著作:《萧海春画集》(1990年)、《二十世纪水墨画大系——萧海春画集》(1993年)、《萧海春画集》(2004年)、《深山问道》(2010年)、《烟云自在》《性情中人》《草木性情》三合一画集(2013年)、《林烟洗尘——萧海春经典解读》(2014)、《历代经典:山水树石解析》共四册(2015年)、《海上名家萃英——萧海春画集》(2015年)、《经典山水树法解析》(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经典山水石法解析》(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2017年)、《潇湘八景》(2017年)卷等。
联系方式:1147591520@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徐建融
徐建融(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书画鉴定、艺术市场。《大辞海》美术卷主编,上海文史馆馆员,九届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美术史论家、书画鉴定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毕业于上海师大物理系。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师承王伯敏、谢稚柳等先生。工诗文,擅画山水、花鸟,长期从事美术史论研究、书画鉴定和美术教育工作。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十二卷编委暨宋代上、下卷主编,清代上、下卷副主编,获2001年“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美术学文库·美术人类学》获2001年国家优秀艺术图书三等奖。其他专著和画集有《中国绘画》、《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毗庐精舍集》、《徐建融山水花卉扇册》、《徐建融山水花鸟图册》等一百五十余部。获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社总署“中国图书奖”、“中国艺术图书一等奖”、“中国艺术图书三等奖”、“中国辞书一等奖”、“中国艺术图书提名奖”等。多次参加中国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演讲论文,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
联系方式:Luwei8585@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杨剑平
杨剑平(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雕塑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近三十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雕塑艺术研究及教学,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活动和展览,较有代表性的有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意大利卡拉拉国际雕塑双年展、奥地利双年展等。多次获得了包括国家金奖在内的各种奖项。2001年以艺术总监的身份策划并主持的上海东方绿舟超大型公共雕塑活动,2006年以课题组长的身份参与制定了上海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2010年5月完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广场大型青铜雕塑“生生不息”。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
联系方式:sf13512@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殷双喜
殷双喜(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美术史。曾参与策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89)、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1994)、“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美术作品展”(2003,巴黎)等展览。曾任第11届、第12届、第13届全国美展评委(2009,2014,2019),第6届“艺术中国”AAC评委会主席(2011),第55届、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评委(2013,2019),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评委(2014),《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像油画》(2015)、第4届中国油画双年展(2018)的策展人。
学术任职: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旅部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专家。
学术出版:专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2006)、《现场:殷双喜艺术批评文集》(2006)、《对话:殷双喜艺术研究文集》(2008)、《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2009,总主编)、《殷双喜自选集》(2014)等。主編《吴冠中全集·第4卷》、《周韶华全集·第7卷》、《黄永玉全集·第2卷》、国家重点图书《新中国美术60年》(分卷副主编,2009)、《毛主席: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影像经典 美术卷》,(主编,2015)、《20世纪中国美术批评文选》(主编,2016)、《高山流水:<美术研究>创刊60周年优秀论文选集》(主编,2019)等。参与王朝闻总主编、邓福星副总主编的《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雕塑部分的写作。2015—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负责人,项目经费250万元。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美术创作中的民族精神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获奖:曾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2007);“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07);中国雕塑学会“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2008);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09);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啄木鸟奖(2016);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奖(2021)等。
联系方式:yinshuangxi@263.net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曾成钢
曾成钢(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现代转化。学术主张:立足中国,关注传统雕塑,并积极吸收其养料,努力在创作实践中建立中国的雕塑形式语言体系。中国传统雕塑的现代转化是一个延续了几代人的研究方向,对他的研究将会加强这一重大课题的发展和推进。
主要学术成果与科研成果:2011年《愚公移山》浮雕永久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北京)、《大觉者》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水木清华.国际校园雕塑大展”、参加“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参加“艺术清华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造型艺术教师作品展”、《山神》获芜湖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特殊荣誉奖(中国安徽)、《月光》第二届中国姿态 中国雕塑大展公共艺术大奖;2012年穿越·曾成钢雕塑展(德国汉堡)、《莲》2012中德文化年 “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我们同行》中国西湖第四届国际雕塑邀请展(中国杭州)、《大觉者》《梦莲》《鉴湖三杰》国博百年·中国百年雕塑展(北京)、《月光》获公共艺术户外雕塑学术奖;2013年《大觉者》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济南);2014年穿越·曾成钢雕塑展(瑞士 卢塞恩)、《恩格斯像》落成于德国乌波塔尔;2015年《战友》马克思与恩格斯雕像落成于中央党校、《山神》参加“新东方主义美学”中国当代雕塑名家邀请展(中国厦门)、《山神》参加“我们在一起”2015成都公共艺术季(中国成都)、《破晓》参加第七届中韩雕塑交流展(韩国首尔);2016礼聚中华天下大同——中华民族大团结主题雕塑创作观摩展(北京)、《玄鸟》参加新丝路、新起点·首届“金乌之梦”国际户外雕塑邀请展(中国义乌)、《梦莲》参加呼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形塑(中国南京)、《莲》落成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出版与发表:《中国雕塑》丛书河北美术出版社;《学院雕塑》丛书 1-29辑江西美术出版社;《“岸”首届学院雕塑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姿态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水木清华”国际雕塑大展作品集》哈尔滨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雕塑家曾成钢》故宫出版社等。
联系方式:dsarts@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翟庆喜
翟庆喜(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雕塑家协会副会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评委,上海文旅局艺术类高级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评审专家,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艺术教学和雕塑创作多年,在艺术创作和教学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当代雕塑材料媒介与艺术表达研究;当代具象雕塑创作研究;公共雕塑研究。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展览并获得各种奖项:1989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CITE INTERNATIONALE DES ARTS个展,第七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7迎香港回归 中国艺术作大展,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E时代艺术作品柏林展,日本东京“小件雕塑作品联展”,中国百年雕塑作品展,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新态·2015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人与自然”中国·郑州国际雕塑展,十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时代经典”2019中国雕塑学术邀请展,“今日中国美术高峰论坛”既“意·识·源”当代艺术联展,“东西南北中——2021学院雕塑邀请展”,“百年铸梦 中国文化名人肖像雕塑作品展”,2022韩国釜山国际雕塑邀请展等。
联系方式:1985art@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张长虹
张长虹(男),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访问学者(2009-2010)。主要研究方向:1.古代中国的美术与社会 2. 美术展览与近代中国的美术转型。主要学术著述包括:《中国古代美术史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清代卷》、《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近现代卷》(杭州出版社,2016年)等。发表学术论文《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三百年来石涛的社会形象研究》、《近代上海美术展览与“美术馆”观念的兴起——以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为中心》、《遮蔽与忽略:明清艺术史研究的另一面——以谢时臣现象为例》、《江恂家世、交游与艺术的研究》等50余篇,广泛分布于《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汉学研究》、《新美术》、《美术研究》、《文艺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三百年来石涛艺术接受现象研究》(2016年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类项目《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美术馆的兴起》(2012年结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大瓢偶笔校注》(2010年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项目《敦煌壁画榜题底稿的整理与研究》(结项中)。
学术成果获奖:《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获“第六届上海市历史学会奖”(2009);《中国古代美术史纲》获“中国大学出版协会图书评奖”教材类一等奖(2009)、上海市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 获“第十一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2)、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铜奖(2014);《遮蔽与忽略:明清艺术史研究的另一面》获“第十三届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6)。
联系方式:zch@shu.edu.cn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张海平
张海平(男),教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公共雕塑研究、人物雕塑研究、金属焊接雕塑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雕塑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届全国体育美展,97中国艺术大展和第二、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展。作品参加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丹麦、新加坡、埃及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艺术展。主要获奖作品:《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获全国美展铜奖和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雕塑《展望》获上海市美展“佳作奖”、雕塑《银枪闪烁》获体育美展“优秀奖”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雕塑《怀抱》获上海市美展“优秀创作奖”,《飞翔》获香港奥运畅想美术大赛“优秀奖”。公共雕塑获奖作品:《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设计方案》获全国设计方案“一等奖”(合作)、《奋飞》获上海 40 年城市雕塑评选“佳作奖”、《飞虹》获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设计方案“一等奖”、《龙华烈士陵园主题雕塑》获全国设计方案“二等奖”和上海市重点工程“荣誉奖”、《达芬奇》获上海市住宅雕塑评选“佳作奖”、《孙中山铜像》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评选“优秀奖”、《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获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主要学术论文:《商业雕塑的协调与谐谑》、《现代公共雕塑的公共性》、《现代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语言的探索》、《走向新空间—论安东尼.葛姆雷艺术的公共性》、《艺术与金属的对话》、《浅谈西方城市公共雕塑的文化与艺术形态》、《论“雕塑与时尚”的关系及体现》、《对雕塑“意象性”的研究》、《中国传统精神与现代雕塑的融合》。出版专著和画册:《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張海平作品集》、《美术家張海平》、《張海平雕塑作品集》、《张海平艺术创作状态》、《当代美术家代表作品全集—张海平卷》、《金属焊接雕塑课堂教程》。1997 年和 2011 年二次荣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
联系方式:zhanghaipingcn@qq.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张苏卉
张苏卉(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与环境设计、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研究。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基于生态理念的公共艺术和城市未来发展研究” [18BG11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基于生态意识的公共艺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发展研究” [2010EWY001]、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大学数字博物馆的沉浸性与交互性研究” [12YS008]等项目,并且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2017年1月,学术专著《艺术、生态与城市的共生》获得上海市学术著作出版资助,2017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在《装饰》、《艺术百家》、《美术观察》、《世界美术》、《艺术评论》、《艺术设计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30余篇。
联系方式:zhangsuhui1520@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张晓凌
张晓凌(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美术发生学。主要讲授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国古代绘画史、当代美术批评与策展等硕士、博士课程。
主要研究成果及实践项目有:2019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美术史》。其专著有:《中国原始艺术精神》、《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服饰卷》(上下卷)、《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译著《中国神话根源之谜》。发表主要论文有:《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历史的审美叙事与图像建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论纲》、《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体系的重构》、《新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叙事》、《超当代: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位》、《笔墨新体与中国画现代性建构》等300余篇。主要美术作品有:丝绸之路油画系列、超微观新水墨系列等。2010年主持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研讨会;2011年主持“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术——中国国家画院30周年院庆学术论坛”,并做“返回东方”主题演讲;2012年主持“走进延安——中国国家画院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主题活动”座谈会;2012年担任以“艺术的未来与现实”为主题的“2012年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策划委员;2013年主持“游观智慧——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与实践”学术专题研讨会;2014年主持第四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丝绸之路·汉唐精神与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峰会;2016年在哈佛大学做主题为《丝绸 精神的复兴与视觉重构》的演讲;2016年主持“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意大利展”研讨会;2016年在北京恭王府举办“艺道日新——张晓凌师生作品展”;2017年在美国纽约主持中国当代水墨美国展研讨会;2018年在意大利罗马主持中国油画意大利展研讨会;2019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主持“培根铸魂”展研讨会;2021年主持“全国美术高峰论坛”;2021年主持“新文科背景下的美术教育的未来”研讨会等。策划的主要展览有:“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上海中华艺术宫)、“水墨东方——中国当代水墨美国展”(纽约中国艺术馆)、“超当代——凤凰艺术年展”(凤凰古镇)、“记忆之光——鲁杰罗·萨维尼奥 唐勇力 朱塞佩·莫迪卡 张译丹四人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新水墨1978—2018”(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培根铸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70人作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主要获奖有:国家社科基金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奖、中国美术奖、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评论一等奖。
邮箱:zgxdmss@163.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
章德明
章德明(男),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修复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新具象表现油画。学术主张:强调“重新审视”的学术态度。依托海派文化的底蕴和氛围,对油画艺术的传统表现精髄与现当代西方新具象绘画视觉艺术结合的研究,拓展艺术语言和油画表现新语境的可能性以及更注重其当代性。研究成果:获“建党七十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二等奖、上海美术馆收藏、“时代风釆---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科学与艺术优秀作品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国油画精品展”、“上海现代艺术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第八、九届全国美展”、“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展”、“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上海当代艺术德国汉堡展”、“上海著名美术家作品展”、“人文江南--吾士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香港展”、“上海美术作品希腊展作品展”、“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上海美术作品展"、“周而复始---国际高等艺术学院公共视觉艺术交流展"、“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上海小幅油画展”等。1997、2005年举办个人画展。項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构建上海市美术类专业招生统一考试体系”、“上海市美术教育教学“立德树人”、上海历史题材油画创作项目:“风潮云涌”、“刘少奇” 、“蔡炳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项目:“青年的觉醒---团中央旧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海派油画的保护与修复研究”、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工程项目:“战国争雄”等。学术著作:论文:“加强艺术基础教育,发挥学生艺术个性”、“文明与传统”、“被维米尔小画感动”、“传承经典--油画教学的点滴感想”“浅谈海派油画材料与技法教学”等。主编“色彩的记忆——油画系教学与作品”、“感悟长征精神——长征系列创作”、“油画修复研究”、“2011-2015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试卷评析素描·色彩·速写”、“意表独具——新具象表现油画教学与成果作品集”、“章德明油画作品集”、“上海美术家画库第十卷.章德明”等。
联系方式:deming1115@126.com
注:只招收非定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