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达、程波、潘璋敏、何小青、刘海波、齐伟、曲丽萍、张斌、祝明杰、李建林
1. 1001英语 或 1002日语 或 1003俄语
2. 2045电影专业基础
3. 3050电影专业综合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必须满足上海大学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且身体健康,品行端正,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①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报到前取得硕士学位);
③在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学位须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3、申请者在外语和创作成果方面需达到60分积分(其中外语至少10分),具体积分计算如下:
(1)外语:
有效期内的CET4成绩425分,或托福(TOEFL)80分,或雅思(IELTS)6分计10分;
有效期内的CET6成绩425分,或托福(TOEFL)90分,或雅思(IELTS)6.5分计20分;
或具有相当水平的外语证明(由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审核认定)。
(2)创作成果:
● 5年内公开在院线、央视6套、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知名平台放映播出(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制片等主创,排名前三)或在《收获》《人民文学》《青年文学》等知名杂志发表作品(小说、剧本等)一部计50分。
● 主创作品获得省部级基金支持,一部计50分。
● 主创作品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平遥电影展、Frist影展等国内外知名节展,或入围电影节创投计划,一部记50分。
● 个人公开出版的小说、剧本等作品(集),一部记40分。
● 个人原创标准电影剧本(需版权登记),一部记25分。
● 个人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000字以上),一篇记20分,总分不超过40分。
备注:以上创作成果具体由学院招生领导小组认定。
4、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5、考生在提出申请、通过资格审核后直接进入复试,接受有关思想品质、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和外语能力的全面考察。
(二)、申请材料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进入“学位查询 ” 在线查 询学位 ,并截图打印 , 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 电 子 认 证 报 告 后 打 印 , 具 体 申 请 操 作 见 :http://www.cdgdc.edu.cn/cn/);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进入“学信档案”在线申请学籍验证,打印下载本人的学籍认证报告。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3、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硕士期间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学习单位研究生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部门公章)。
6、两位报考专业或相近学科的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具体格式可从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创作成果及发行、发表、获创投等的证明材料。
9、显示本人学术和文化实践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0、考生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创作研究计划书(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文件下载”栏目中下载,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同时将创作研究计划书以电子版的方式发送给欲报考的导师。。
11、硕士学位论文(含作品)(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申请人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发现不实信息,将取消其报考资格。
(三)报名与材料初审
1、报名及材料提交
按照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规定的时间报名并提交相关材料。
2、材料初审
(1)学院成立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申请材料的初审。
(2)学院博士招生工作小组所有成员对申请者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参与项目、已有作品、外语水平、研究计划、专家推荐意见等进行综合评价,独立给出成绩。
(3)综合考虑当年下达的导师招生名额、导师意见及招生工作小组给出的成绩确定报考每个导师的复试考生名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复试与录取
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的人员组成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复试。
1、复试:包括外国语(100分)、电影专业基础(100分)、电影专业综合(100分)和综合能力(200分),满分500分。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考察复试时,复试考核小组还将综合考察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3、录取
(1)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考生成绩,按报考导师成绩排序,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在导师计划名额内择优录取。
(2)复试外语、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及格线60分,面试综合能力及格线120分,所有科目都达到及格线方可录取。
(3)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考察中发现考生不适合攻读博士学位者,经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实行一票否决。
(4)复试考核小组依据复试成绩排出名次,提出拟录取名单。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审核拟录取名单,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网上公示拟录取博士生名单。经体检、政审、调档等流程后,向拟录取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
陈晓达
(男),博士,副教授,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传媒系文学硕士,上海大学电影学博士。曾任上海电信导播中心电视部编导,东方卫视外语中心编导,泰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院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挂职);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委会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上海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选片评委。指导监制学生短片微电影短视频近百部,曾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国际奖项数十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产业与技术研究,亚洲类型电影研究,青年电影创作及策展等, 先后在《当代电影》、《人大复印资料》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决策咨询专报多次获得中央和上海市政府采纳批示,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国家专利1项。
联系方式:021-56331136,E-mail :film@shu.edu.cn
程波
(男),1976年出生。1993年入复旦大学学习,2003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艺术人文联合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影视制作艺术硕士MFA学科带头人。同时为教育部戏剧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影协理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曾出版《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电影的探索策略研究》《世界电影地图(三卷本)》、《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西风破-西方美学讲读》、《天才/疯子:达利画传》、《西方美的历程》等著作。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等多项。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1997年开始写作小说,在《人民文学》,《山花》,《青年文学》,《小说界》,《小说家》等刊物发表小说数十万字,2003年起从事剧本创作,策划创作监制影视剧,网剧,微电影,纪录片若干。
联系电话:13817035540 E-mail: ellenpoe@163.com
何小青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电影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执行主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电影高新技术与特效制作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副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术委员会委员。
何小青教授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电影美术与场景设计、电影数字高新技术以及电影教育管理。曾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纪录中国”项目纪录片《第三极之植物王国》总策划兼总导演。2022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电影特效美术人才培养》。所主持的以培养高水平电影教育人才为目标的《中国电影专业教育能力提升》项目连续多年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资助,《艺术与技术相融合构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影人才培养体系》荣获2022年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撰写的《中国电影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反思》、《从体验设计看电影美术指导职能的转变》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刊物,其中《浅议“电影工业化”》荣获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
联系方式:021-56331035 E-mail:hxq@shu.edu.cn
李建林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国家哲社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与舞蹈教研室负责人,主要专注于艺术学理论研究。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表演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国际歌剧中心,曾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匈牙利国家歌剧院、以色列音乐学院学习。获得意大利歌剧学院歌剧演唱硕士和高级艺术家文凭。
先后在国内外举办独唱音乐会数十场。98年在北京政协礼堂演出,受到李岚清、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接见;99年参加了朱镕基总理访美演出;03年在中南海演出首届职工艺术节闭幕式,受到了李长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10年在“东方讲坛”举办“谈美声唱法与国际接轨”声乐讲座。曾在《绣花女》、《卡门》、《女人心》、《托斯卡》、《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等多部歌剧中担任男主角;曾在意大利第十一届拿波里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第一大奖;以及十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获得第一名;出版著作《朱践耳声乐作品研究》,在《人民音乐》《文汇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等等。
联系方式:13901805899
E-mail:tenorejianlin@aliyun.com
刘海波
(男),教授,上海大学谢晋中国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微电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电影节、白玉兰电视节、平遥国际影展等节赛资深选片委员和创投评审,出版《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等多部专著,主持国家课题1项,上海市哲社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和电影评论数十篇。撰有电影及戏剧剧本6个。主讲《电影剧本创作》《电影理论》等本硕课程。研究方向为影视剧本创作和影视史论研究。
联系方式f12@shu.edu.cn
潘璋敏
(男),籍贯:上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学者,瑞典University West高级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的领域:3D立体电影视觉引导、虚拟空间视觉的安全性、影视视觉文化与智能科技的交织等。科研成果62项;省部级纵向项目2项,近五年重要论文17篇,个人作品展3项,专利12项,作品获奖:12项。
联系方式: Email:zmpan@shu.edu.cn
齐伟
((男),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伟长学者,先后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2)、上海市曙光学者(2019),上海社科新人(2019),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学学者,“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华语电影历史与理论、当代华语电影批评、新媒体与电影产业等。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上海市教委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现代传播》《上海大学学报》等多家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解放日报》《中国艺术报》等主流报刊杂志发表影视文化时评2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会奖”著作类专著一、二等奖,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等。
联系方式:021-56331901 邮箱:qwei712@163.com
曲丽萍
(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规划办公室主任。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主要专注于电影创作与电影产业研究。
在研究领域,参与《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撰写,发表《从票房看中国电影观众消费习惯演变》(2019)、《新形势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转型与应变》(2020)等文章。被中宣部、上海市委宣传部采纳《疫情后影视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等政府咨询报告30余篇。在创作领域,担任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3集生态纪录片《第三极之植物王国》制片人、总撰稿,3集人文纪录片《石头记》制片人、撰稿,动画片《安平桥》制片人,电影《三重威胁》联合制片人、剪辑,37集电视剧《孩子回国了》联合制片人。
E-mail:quliping@shu.edu.cn 1072808229@qq.com
张斌
(男)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理论与批评,新媒体与影视产业、影视与媒介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以及教育部、上海市、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项目多项,多项决策咨询成果获中央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纳、批示,出版专著、译著、合著、编著等论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五十余篇,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名录。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文汇报》《中国艺术报》等主要报刊发表大量影视评论,被“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转载转发。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上海谢晋电影艺术基金会理事,上海大学影视创作与批评中心常务副主任。 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选片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国际短片大赛和短视频单元选片人,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IM两岸青年影展选片人,上海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专家评审。
联系方式:skyz@vip.163.com
祝明杰
(男),电影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影视艺术系副主任。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影视史论与批评、动画与新媒体影像艺术、影视动画创作等。在《当代电影》《艺术百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别样的“表演”——动画表演体系建构研究》、《美影“魅影”:中国动画表演艺术研究》,教材《动画分镜头设计教程》(合著)等。近五年,指导学生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Email:zmjc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