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817J9 智能医学诊疗(医学院)
  学制:3 年
  专业介绍:

“智能医学诊疗”交叉学科是在新医科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临床医学诊疗中的科学问题和重要需求为驱动,将传统医疗设备和诊疗方法与新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紧密结合,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诊疗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该学科主要涉及以下领域:一、系统医学,主要基于医学、网络科学、控制论、基因组学、统计学习等理论,研究系统医学的最新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二、智能医学影像,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医学成像和医学图像处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机制机理研究,以及辅助临床疾病的检测、诊断;三、智能医学检验,主要基于微纳加工技术和信息与智能技术,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疾病标志物和药物的快速、标准化医学检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四、医用机器人,主要基于智能控制、先进机器人、神经科学、计算机等新技术,研究外科手术、康复治疗、互联网+诊疗、智能诊疗等新一代医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本交叉学科主要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与智能医学密切相关的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备该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该交叉学科学术骨干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并且具有合理的学科背景和年龄结构,整体实力雄厚。

  研究方向:
  01. 医学影像组学、脑功能和影像医学靶向纳米材料的研究
  02. 智能靶向纳米材料
  03. 生物材料与传感
  04. 核医学分子功能诊疗研究
  05. 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
  指导教师:
陈红霞、杜东书、蒋皆恢、赵婧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2. 2029智能医学诊疗专业基础
  3. 3030智能医学诊疗专业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上海大学医学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具体细则如下:
一、报考条件
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要求,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不端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3. 报考就业方式一般应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即入学前须将考生本人全部人事档案和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4. 身心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能顺利完成博士阶段学习科研任务。
二、报名程序
1. 网上报名及缴费
报名及缴费时间: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通知为准。必须网上缴费,未在截止时间前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成功。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缴费。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2.报考材料上传及邮寄
请考生务必以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通知的规定时间内进行材料递交,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纸质版材料邮寄到上海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3号楼315室,200444,张老师收,021-66786700)电子版需内容清晰,按照A4纸张正常大小,扫描成PDF版本在报名系统上传;纸质材料需按照要求顺序整理好,邮寄到医学院。学院未收到材料或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以邮戳时间为准)邮寄报考材料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所有报考材料一律不退还。
报考材料如下:
(1)《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②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③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④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保管部门公章);
(6)至少两位与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书原件;
(7)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9)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10)证明本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1)学术成果,包括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 SCI、EI 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截止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三、考核和录取
1. 本学科成立申请资格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具体资格审核通过名单、考核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请关注学院网站);
2. 本学科组织不少于5人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专家组成综合考核专家组,对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英语100分、专业基础100分、专业综合100分、综合能力面试200分四个部分,满分为500分;
3. 综合考核面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学习(工作)态度、相关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潜力以及外语听说能力等方面。
4. 学院根据本年度博士生招生名额及考生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录取名单,申请-考核最终成绩低于总成绩的60%者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等方面不合格者不予录取。通过综合考核的考生,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上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最终录取为2025年秋季学期入学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如果学院有要求请以学院要求为准):

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3号楼315室,200444,张老师收,021-66786700

  参考书目:

1.《化工原理》第四版(陈敏恒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
2.《基础医学导论》第一版(俞小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5年10月)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陈红霞
陈红霞(女),教授,1996年获郑州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03和2008年分别获韩国国立釜山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和药学博士学位。2009年加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的研究工作,包括纳米和超分子光学传感器、蛋白芯片、食品安全和临床疾病检测的传感界面等领域,成功构建了尿液中结核标志物检测,癌症标志物及癌细胞检测等多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四项、企业委托研发项目三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一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获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一等奖,上海大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指导的研究生有四人次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三人荣获上海大学校长奖学金。近年来在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Photonic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Smal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Analytical Chemistry, Inorganic Chemistr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Water Research, Analyst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联系方式:021-66137539 Email:hxchen@shu.edu.cn
杜东书
杜东书(男),博士、教授(破格)、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2013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获生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加盟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至今。主要从事环境健康与心血管疾病神经调节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和重点横向攻关课题6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Redox Biol、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J Neuroinflammation和CNS Neurosci Th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约10项。2023年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组织“Science Father”授予“Best Researcher Award”奖。目前兼任Front Physiology和Frontiers?in?Neuroscience杂志编委。
  联系方式:办公室电话:021-66135193;Email: sdhzdds@163.com; dsdu@shu.edu.cn
蒋皆恢
蒋皆恢(男),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多表型数据关联分析、PET/MRI脑影像分析与AI教研工作,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AI诊断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历。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以通讯和第一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多本著作。参与制定PET影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等专家指南与共识。获得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贡献奖等多个奖项。目前兼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AI与大数据学组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分会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防治协会AI分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标准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通信编委、《中国医疗器械杂志》青年编委等学术兼职。
  联系方式:jiangjiehui@shu.edu.cn
赵婧
赵婧(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英才、上海市浦江人才。2006,2011年分别从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加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检测分析研究,以电化学技术为主要表征手段,已构建多种针对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生物化学分析新方法,为肿瘤疾病的早期发现与精准分型提供技术支持。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面上项目两项以及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教委创新项目各一项,参与获得了2014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it.、Adv.Funct.Mater.、Theranostics、Biosens. Bioelectron.、和Anal. Chem.等专业领域内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1100次,单篇最高引用超过200次。
  联系方式:021-66138133 Email:jingzhao@t.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