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学制:4 年
  专业介绍:

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点依托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进行招生与培养,是上海市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也是上海市四类高峰重点建设学科;曾连续多次入选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并顺利完成三期“211工程”学科重点建设。
目前本学科“智能系统与技术”入选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2024年,上海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于101-150名,计算机科学ESI全球学科排名1.437‰。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技术与系统、数据科学与应用、新型体系结构与高效能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与服务、软件理论与网络安全。在立足本学科研究基础之上,也注重学科交叉,交叉领域主要包括智能运载、智慧海洋、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材料基因等。
本学科立足领域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实科研工作,积累了丰硕科研成果。学科在《Nature》、《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领域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百余篇论文;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以及其他类型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及十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
本学科具备高水平导师师资队伍,包括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海外高水平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以及东方学者、浦江学者、杨帆学者等十余位入选上海市人才计划的优秀中青年学者。
本学科也建设具备多个高水平学科基地与平台,包括上海智能计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安全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上海分中心等基地、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类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机器学习等高水平一流实验平台。
本学科实力雄厚,科研环境优良,欢迎有志于科研深造的博士研究生报考。本学科博士点培养的优秀博士已经活跃在多个领域的学术界与工业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研究方向:
  01 智能技术与系统
  含“城市更新”交叉学科方向,与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管理并联合培养,同时有机会推荐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参与重大城市更新项目。
  02 数据科学与应用
  03 新型体系结构与高效能计算
  04 智能信息处理与服务
  05 软件理论与网络安全
  指导教师:
01.智能技术与系统
方昱春、李小毛、李晓强、魏晓、谢少荣、辛立明、余航、岳晓冬、朱频频
02.数据科学与应用
张统一、GUO YIKE、钱权、徐凌宇、武星、谢江、李卫民、朱文浩、冷拓
03.新型体系结构与高效能计算
雷咏梅、彭俊杰、童维勤、王鹏、武频
04.智能信息处理与服务
骆祥峰、许华虎、邹国兵、王冰、刘悦、韩越兴、彭进霖
05.软件理论与网络安全
李玉峰、钱权、徐凌宇、曾红卫、高洪皓
  考试科目:
  1. 1001英语
  2. 2037算法分析与人工智能基础
  3. 304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与综合
  申请-考核办法:

一、申请条件
凡申请参加“申请—考核”制的考生必须满足上海大学2025年博士招生简章规定的条件,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 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及其它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2. 硕士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作者(或除导师以外的第一)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
3. 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申请;
4. 硕博连读人员的考核,依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申请材料
1. 《上海大学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1份(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A4纸正反打印);
2. 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位认证报告);
① 考生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询学历信息并下载打印本人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不成功须申请书面认证报告后复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s://www.chsi.com.cn/wssq/);
② 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hinadegrees.cn),在线查询学位,并截图打印,如不成功须申请中文学位电子认证报告后打印,具体申请操作见:http://www.cdgdc.edu.cn/cn/;
③ 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及学籍认证报告,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在线申请学籍验证并下载打印学籍认证报告;
④ 凡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复印件;
3. 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4. 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5. 硕士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需加盖研究生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保管部门公章);
6. 两位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正高级职称专家亲笔签名的推荐书原件(具体格式可从网上下载,用A4纸打印);
7. 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8. 科研成果(含已取得的专利)、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或专著等复印件(论文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及正文第一页,如论文被SCI、EI检索,需提供相应检索证明原件);
9. 突显本人能力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10. 考生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详细科学研究计划书(可至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文件下载”栏目中下载,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
11. 硕士学位论文(正反打印,并且带有封皮),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论文详细摘要和目录;
申请人必须保证以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伪造,一经发现将取消其报考和录取资格。
注:纸质材料请按照材料清单里的11项准备(每一项内容装订后,请标明顺序,按照顺序放入牛皮纸袋中,牛皮纸背面请注明报考号、姓名、导师姓名和报考学院,牛皮袋封面请列出11项清单列表,以备查验勾选),请在截止时间递交所有报考材料(电子/纸质)。
三、申请-考核程序
1.网上报名
具体报名时间及缴费情况请参见后续研究生院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必须网上缴费,缴费时间同报名时间,未在报名截止前缴费的考生视为报名未成功。请考生报名前仔细查看报考条件,确定符合报考条件后再报名缴费。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2. 报考材料上传及邮寄
请考生务必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时间内,将报考材料整理完毕,在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并将纸质版材料邮寄到学院指定地点。
电子版需内容清晰,按照A4纸张正常大小,扫描成PDF版本在报名系统上传;纸质材料需按照要求顺序整理好,以指定邮寄方式邮寄到本学院指定地址。学院未收到材料或考生未在规定时间(以邮戳时间为准)邮寄报考材料的,视为报名不成功。所有报考材料一律不退还。
3. 材料审查
学院博士生招生资格审核工作小组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提出审核意见,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者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预计2025年3-5月、地点另行通知,请关注学院网站)。
4.综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考核采取面试形式。具体实施方案请关注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网站。(网址:https://cs.shu.edu.cn/)
四、拟录取
计算机学院拟录取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录取时根据招生计划数, 按照导师录取;若申报同一导师的考生复试总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综合能力、专业综合、专业基础、外语能力降序排列;若发生调剂,则以导师方向匹配后,按学生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双向选择。复试总成绩低于满分的60%者不予录取。
通过综合考核的考生,经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学校统一公示,公示无异议上报上级部门审核,通过后最终录取为2025年秋季学期入学博士研究生。
五、其他说明
已通过“申请—考核”制拟录取的考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其他学校组织的各类博士生招生考试。

  纸质材料接收人(请考生务必选择顺丰或EMS快递邮寄,如果学院有要求请以学院要求为准):

地址:宝山区南陈路333号15号楼计算机学院509办公室

邮编:200444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21-66135529

  参考书目:

不提供参考书目

  导师介绍(按导师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GUO YIKE
郭毅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大规模科学应用的数据挖掘,例如分布式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以及信息学系统于生物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医疗保健、环境、经济、金融、社交媒体、创意设计及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现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兼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名誉院长。他是世界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曾领导香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多个大型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研究项目。他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研究及拓展),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六大全球研究所中的数据科学研究所始创所长。他也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FREng)丶欧洲科学院院士(MAE)丶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FHKEng) 丶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FIEEE)丶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FBCS),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FCAAI)。先后发表了250多篇文章、论文和报告。在“发现网”的2002年超级计算会议上获得“最具创新性数据密集型应用奖”,还获得2014年U-BIOPRED的Bio-IT世界“最佳实践奖”和2017年ACM SIGMM的“最佳开源软件奖”,并荣获2022年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杰出贡献奖。
  E-mail:yikeguo@hkbu.edu.hk
方昱春
方昱春(女),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等。主持13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担任IEEE Shanghai WIE Affinity Group主席、CCF计算机视觉专委委员和CSIG视觉大数据专委委员。CCF会员、IEEE会员、ACM会员。
  联系方式: ycfang@staff.shu.edu.cn
高洪皓
高洪皓 (男),博士,上海大学副教授/韩国嘉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T Fellow), 英国计算机学会会士(BCS Fellow),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物联网软件安全、云边端计算任务调度等, 在IEEE TNNLS, IEEE TII, IEEE T-ITS, IEEE TETCI, IEEE TNSE, IEEE TNS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Information Systems(IJWIS)主编(2023-), 担任The Computer Journal(COMPJ)、Wireless Network (WINE)、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COMSIS)和IET Wireless Sensor Systems (IET WSS)编委(Editor),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 T-ITS)、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ET ITS)、IET Softwa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IJCS)、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 (JIT)和Engineering Reports (EngReports)等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是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 欧盟项目评审和监控专家, IEEE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委员/标准审查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 gaohonghao@shu.edu.cn
  注 :只招收非定向生。
韩越兴
韩越兴(男),博士,上海大学副教授,上海浦江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处理,微纳米物体形貌处理、材料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2011年在日本国立电气通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至2020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担任特别研究员。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三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省部级项目两项,其它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0项。
  个人主页是:https://han-yuexing.github.io/
  联系方式:021-66136183,E-mail:han_yx@shu.edu.cn
雷咏梅
雷咏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信息安全,智能计算,系统与应用软件等。与所在研究团队经历了自强2000和自强3000的研制过程。2010年担任“新型计算结构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和863重点项目“新概念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发”总体组专家。作为主要骨干负责及完成863重点项目子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教育部项目,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教委重点资助项目等。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课程建设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承担科研项目有:新概念高效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系统研究开发子任务(国家863重点及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针对新型计算机特点的密码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及基于区间分析的并行计算模型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等。
  联系方式:021-66135559(0) E-mail:lei@shu.edu.cn
冷拓
冷拓(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器证明、数学机械化、人工智能的数理基础等。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8年1月作为短期客座研究员访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研究所,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作为长期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机器学习与医学图像分析方向的访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与面上项目各一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 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主持完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一项;作为核心数学模型及理论工作者参与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两项。在PAMS, LAA, JMAA等国际著名数学期刊发表SCI/EI/ISTP索引论文40余篇。
  联系方式:021-66135376,E-mail:tleng@shu.edu.cn
李卫民
李卫民(男),教授,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2012.12-2013.1获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访问日本早稻田大学。2015-2016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交网络分析、服务计算、医疗大数据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
  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有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一项。是SCI杂志IEEE 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opics in Computing、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的Guest Editor。杂志Human-centric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的Associate Editor。
  李卫民在Internet of Thing, IEEE Tra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 Knowledge-Based Systems 等本领域较好的国际期刊、相关的国际会议、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是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 (BCD 2016)的程序主席,国际会议The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People (IoP 2018)的Workshop/Special session 主席,国际会议2019、2020、2021、2022届IEEE Cyb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gress (CyberSciTech)的程序共同主席。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届CyberSciTech 的Special Session(CSC&CEA)的组织者。
  联系方式:021-66135503(O) E-mail:wmli@shu.edu.cn
李小毛
李小毛(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现为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总工,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在研项目主要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横向项目。
  联系方式:E-mail:lixiaomaosia@163.com
李晓强
李晓强(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视频内容理解和分析。现为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曾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副主任(两届),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专家。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先后在国内期刊《计算机学报》等、CCF A类会议(CVPR、ICCV、AAAI、ACM Multimedia、IJCAI等)和国际期刊TIP、TCYB、TMM、TCSVT、PR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已被SCI/EI检索80余篇,H-index指数为21(2024)。申请发明专利近20余项(授权10余项,公开10余项)。国际期刊TPRMI、TMM、TCYB和人工智能领域顶会CVPR/AAAI/NeurIPS/ICLR等审稿人。在科技服务社会方面,与企业联合研制的“中医舌面象仪”、“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智能选片机”分别于2013年、2014年被学校选送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览,并获得2013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三等奖1项。2015年获得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在线工业智能化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22年获得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毕业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目前主持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专项项目1项、负责1项,企业委托项目若干项。
  联系方式:021-66135212(O),E-mail:xqli@shu.edu.cn
李玉峰
李玉峰(男),1975年10月生,山东烟台人,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负责人,国家"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联盟人工智能委员会执行主任,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工业控制安全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上海中心主任,紫金山实验室车联网内生安全方向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联网网络安全、智能无人系统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治理等。
  李玉峰教授系原解放军X部尖子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40Gbps XXX安全管控设备,规模部署在全国30余个大中城市。先后主持完成863、军队装备科研等项目课题10余项,总经费逾2亿。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均序1),军队和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项。
  联系方式:15237139267 E-mail:liyufeng_shu@shu.edu.cn
刘悦
刘悦(女),博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CCF YOCSEF上海荣誉委员,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专注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究22年。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Pattern Recognition, Science Bulletin、Acta 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3篇ESI高被引),出版专著2部,获得软件著作权9项,申请专利5项。获2019中国物理学会最有影响论文一等奖,中国硅酸盐学会2021年度“高影响力论文”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子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还承担了宁德时代等多个行业领先的企事业单位的委托项目。获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应用技术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3项。担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专委委员,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获得上海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大学第十届十佳杰出青年、上海大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联系方式:13817737563 ,E-mail:yueliu@shu.edu.cn
骆祥峰
骆祥峰(男),博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与知识科学、智能感知与认知、智能无人系统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军民融合及产学研项目等。
  骆祥峰是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副主编(associated editor), Human-Centric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编委;应用科学学报副主编;曾经担任ACM Tra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与Int. J. Cognitive Informatics and Natural Intelligence客座编委。创建了“上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智能信息系统联合研究中心”。
  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如ACM Trans. on Information System, 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 Information Science,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System,IEEE Tra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 on Human Machine System, 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等,相关国际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三十余次进入ESI高被引和热点高被引论文,并应用于智慧金融、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相关领域。
  联系方式:021-66135776(O) E-mail:luoxf@shu.edu.cn
彭进霖
彭进霖(男),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现任军事科学院某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英国利兹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十余篇,获专利5项。当前主持军事科学院认知电磁xx实验室建设,在无线通信、电磁智能化方面主持项目3项,其中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军内科研项目2项。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军委科技委、科技部重大项目3项,其中某成果入选2019年 “国防科技十大进展”。联系方式:peng_jinlin@126.com
彭俊杰
彭俊杰(男),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兼任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副主任,CCF智能机器人专委会执委,上海市科协“晨光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情感计算、多模态数据分析、智能技术与系统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获授权专利42项(含美国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ACM/IEEE Trans.、CCF A、中科院一区论文30余篇。曾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科技成果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联系方式:021-66132815,E-mail:jjie.peng@shu.edu.cn
钱权
钱 权(男),博导/研究员,伟长学者。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2005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后出站。2005年6月起在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目前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技术系主任。担任本科生“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科学进展”、研究生《高级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学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机器学习、AI4Science、隐私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材料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在内的多项省、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计30余项,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超8000万元。主要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组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建设与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材料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省部联动项目“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锡铟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材料基因功能型平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因素P2P僵尸网络传播模型及检测技术”;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高可生存性分布式入侵检测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分布式入侵检测和预警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类比的猜想发现模型与应用研究”;上海科委重大攻关项目“宽带高性能互联网网络行为实时分析技术研究”等课题。近年来在Advanced Science、TDSC、TKDE、TITS、KBS、ESWA、EAAI、《软件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联系方式:021-66135396(0) E-mail:qqian@shu.edu.cn
童维勤
童维勤(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并行程序设计方法;智能计算,高性能计算技术和应用。曾获1997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998年宝钢优秀教师奖,1998年、1999年Intel优秀教师奖。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资助的科研项目10多项。曾获200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0),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2011年度航空科学技术三等奖(5)。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数据密集型计算技术,智能计算。
  联系方式:021-66135532(O) E-mail:wqtong@shu.edu.cn
王冰
王冰(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图机器学习、复杂网络、数据分析与建模。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17),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学者(JSPS, 2009)。曾先后在韩国成均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现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人工社会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11-2025.11),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委员会行业专家、特邀研究员、客座教授(2023-2025),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会员。共发表国际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1项,其中授权9项,技术转让1项。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国际合作专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联系方式:021-66135780 E-mail: bingbignwang@shu.edu.cn
王鹏
王鹏(男),正高级工程师,博导,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集成电路、FPGA及硬件开发,大规模集成电路验证。具有15年以上集成电路、FPGA及硬件开发经验;具有1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验证经验;核高基国产多核/众核SoC芯片前端负责人,涉及经费数超2亿人民币;带领团队完成超高速PCS、多协议PCS 等IP的研制,相关IP已量产应用;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超过10项。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横纵向项目超过10项,累计经费数超过3000万元。主持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国产可信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研究”(500万,13DZ1108600),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高速串行接口多协议PCS模块设计研制”(800万,14DZ1119200),中科院重大专项“基于境内28nm HK工艺的定制电路增强设计”(500万),和“超高速PCS设计开发与验证”(100万)。作为前端设计主管参加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国产众核SoC”(总经费6亿人民币)和“国产多核SoC”(总经费4亿人民币)。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国产超级计算机、国产CPU、国产DSP、国产ADC等多项产品。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工艺与集成电路研发部总监。联系方式:021-66135399, Email: pengwang@shu.edu.cn。
魏晓
魏晓(男),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997年在山东大学学习,获计算机及应用学士学位;2009-2014年在上海大学学习,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做访问研究;2015-2017年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跨模态语义分析、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总引用900余次,包括IEEE TFS、TLT、TII、THMS、FGCS、ACL、EMNLP等人工智能领域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研究成果应用于法律智能、政务智能、医疗智能等领域,主持软件研发项目20余项。
  联系方式:021-66135552(O) 电子邮件:xwei@shu.edu.cn
武频
武频(女),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大数据分析、智能流体计算及其应用。2003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在上海大学工作至今,2012至2013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工程学院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访学一年,2019年7月至8月和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中心进行两次访学。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共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 EI与ISTP所收录,并被同行多次引用,研究成果被同行应用于相关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牛顿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多项国防部、基金委、上海市科委教委等项目。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办学位论文专家和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联系方式:021-66222029,E-mail:wupin@shu.edu.cn
武星
武星(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多模态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人工智能在文物领域应用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参与两项;参与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两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六项: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一项;主持重点横向项目三项,其余项目二十余项。主编科研专著一本《大数据测评》,发表SCI/EI/ISTP索引论文11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2篇,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16篇。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7项(转让6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2项。
  2021年科研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完成人),2022年度获得无锡市太湖人才称号。具有成功进行科研成果转换的经验,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联系方式:xingwu@shu.edu.cn
谢江
谢 江(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大数据与智能计算,包括算法、模型以及应用软件研发,在医学影像的检测与识别、机器学习及疾病风险研究、复杂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执行委员,生物信息于系统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生物医学数据挖掘与计算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秘书长。是多个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作为访问副研究员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数学与计算生物学中心(CMCB)和数学系访问。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其中近五年以来一作/通信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包括JCR Q1论文10篇)。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2部,其中1部由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出版。主持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另主持多项横向课题。已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明专利授权6项。
  联系方式:021-66135516 ,E-mail:jiangx@shu.edu.cn
谢少荣
谢少荣 (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洋智能无人艇集群、类脑机器认知学习、智能安全等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结题优秀)、重大、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曾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访问教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员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ACM China杰出学者等。先后入选东方英才团队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结题优秀)、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等。在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复杂海况无人艇集群控制理论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海洋自主智能无人艇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等。
  联系方式:E-mail: srxie@shu.edu.cn
辛立明
辛立明(男),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上海领军(海外)项目获得者,荣获上海市教委记功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诊疗、具身智能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优青、面上等项目。目前担任机器人领域权威期刊IEEE RA_L Associate Editor,drones客座编辑。在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Nano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论文60余篇,国际专利16项,中国专利50余项,获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前沿科学奖、MARSS等会议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被Science子刊高亮报道。
  联系方式:021-66135377
  Email: xinliming@shu.edu.cn
徐凌宇
徐凌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分析预报及溯源技术,包括: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海量信息中融合技术、基于知识的智能计算。重点研究多源多模态数据特征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方法研究海量数据间不确定关联关系;研究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模式”驱动的智能识别预测与挖掘分析技术;研究多层面、多格式、多渠道大数据融合;研究海量数据智能预测与预报技术;研究现实物理世界与网络数据世界的关联关系。承担课题:科技部攻关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海洋局科技攻关、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一部,获得国家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十余项。
  联系方式:021-66135515(O) E-mail:xly@shu.edu.cn
许华虎
许华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信息化咨询专家,上海市安全技术协会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数字化,智能多媒体,教育大模型应用,IPv6下一代网络技术应用。主持完成重大国际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863 CIMS子课题、上海市CIMS重点应用示范项目,负责上海市委办局重点专项发展基金“智慧校园”、“AI+教育”、“IPv6与5G融合新基建建设”等项目,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承担20多项智能化、多媒体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部二等奖或三等奖,作为主编正式出版计算机教材6本,主持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公开发表SCI/EI论文60多篇。
  获得的荣誉称号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宝钢教育”教师奖;“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上海大学王宽诚教师奖”,“上海大学蔡冠深奖”。
  联系方式:huahuxu@shu.edu.cn或huahuxu@163.com,电话:021-66135501
余航
余航(男),博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智能与知识工程、机器学习与智能感知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面上项目、上海市启明星培育项目及产学研项目等10余项。担任澳大利亚人工智能研究院Adjunct Fellow,中科院1区期刊Knowledge-based Systems副主编,中国控制与指挥学会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专委会常委。在本领域权威期刊如IEEE TKDE、IEEE TCYB、IEEE TNNLS、IEEE TFS、IEEE TITS、IEEE TSMC 等,CCF推荐A类国际会议ACL、AAAI、CVPR等,以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并担任ACL、IJCAI、AAAI、CVPR、ICML、WWW等CCF A类国际会议的审稿人,以及IEEE多个汇刊在内的特约审稿人。
  联系方式:021-66132925(O) E-mail:yuhang@shu.edu.cn
岳晓冬
岳晓冬(男),教授、博导,现任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任访问研究员。从事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不确定性决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中科院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1-2区期刊、会议论文。主持/完成4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骨干参与/完成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部项目。现为IEEE计算智能学会成员,国际粗糙集学会成员、国际信任函数与应用学会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副主任、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担任IJAR等多个高水平学术期刊领域编辑及编委。长期担任AAAI等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曾任ICME2012、DSAA2014等会议出版主席,Belief2020与IJCRS2022会议副主席。曾获上海大学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蔡冠深优秀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团队多次荣获国家、学会组织的学科竞赛奖项,作为团队骨干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联系方式:E-mail:yswantfly@shu.edu.cn,个人主页:https://xiaodongml.github.io/。
曾红卫
曾红卫(男),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软件形式化方法、软件测试和软件验证。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型检验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模型检验的自动化软件测试方法”等课题。作为副组长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和国防科工委项目等课题。
  联系方式:021-66135380(0) E-mail:zenghongwei@shu.edu.cn
张统一
张统一(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材料信息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固体力学。1986-198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并在哥庭根大学工作;1988-1990年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90-1993年作为研究科学家在美国耶鲁大学工作;1993年后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二次、香港裘槎高级研究学者奖、美国ASM International Fellow奖。近年来致力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提出材料基因数据库、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集成计算与软件开发、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材料服役与失效等全链条研究方法,在上海大学内部组建跨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物理等多学科的研究团队,成立了材料信息与数据科学中心,集成计算中心等多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在材料数据平台、材料数据挖掘、跨尺度材料计算等材料信息学领域已取得一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联系方式:E-mail:zhangty@shu.edu.cn
朱频频
朱频频(男),博士,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小i机器人(AIXI.US)创始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人机交互和大模型等,并推进这些技术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承担张江实验室、首都机场等诸多横向项目以及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产学研项目等。
  朱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在加入上海大学之前从事人工智能创新创业20余年。创业方向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已取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0多项,牵头国际和国家标准多项。
  朱博士还担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职务。多次受邀在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演讲,2017年被福布斯评为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革命的20位技术领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商、上海市IT十大新锐、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领军先锋等多项荣誉。
  联系方式:021-66135289(O) E-mail:zhupp@shu.edu.cn
朱文浩
朱文浩(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布式计算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D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委员。于2002年、2006年、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分布式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等。2009年10月加入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2012年3月被聘为副教授,2020年3月被聘为研究员。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计算机学院(Computer Laboratory)做访问学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科委JCJQ重点项目、上海市军民融合发展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联系方式: whzhu@shu.edu.cn
邹国兵
邹国兵(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曾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在美国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两年智能服务软件研究工作。担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服务计算与数据挖掘实验室负责人。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会执行委员、上海市信息学会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协同与信息服务专委会副主任、曾担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服务计算、边缘计算、数据挖掘与智能算法、推荐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向的研发工作,发表了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服务计算研究领域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IEEE ICWS、ICSOC和IEEE SCC等;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高影响力期刊和顶级会议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Soft Computing和AAAI等。
  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主持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660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校企合作项目;核心参与完成了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项目经费8985万元);曾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15余项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其中面向可回收物的智能投放大数据服务平台线上交易超过2200万元,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科学国际会议组委会主席(ICSS 2018)和出版主席(ICSS 2020)、IEEE大数据国际会议副主席(IEEE BigData 2021)、中国数字服务大会(China Service 2021、2022)顶会顶刊学术论坛主席、CCF服务计算学术年会(CCF NCSC 2023)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等。曾荣获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4年上海大学“蔡冠深”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奖、2014年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
  实验室主页:https://scdm-shu.github.io
  联系方式:Email:gbzou@s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