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81400 土木工程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土木工程学科培养的学术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本学科领域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掌握解决建筑、地下、隧道、桥梁、道路及水工等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应用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高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从事教学、设计或其它工程技术实践等工作,能独立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
土木工程系现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结构防灾减灾、饱和/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及理论模型、岩土结构变形机理及加固技术、结构计算理论与优化、混凝土及钢结构、地下空间结构和土木工程材料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拥有多名高声誉专家学者,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如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University of Exeter、澳大利亚RMIT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等)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多项合作研究项目。与国有大型企业联合组建“上海大学-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建筑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重点加强建筑信息化和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隧道及地下工程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科研团队;依托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形成核反应堆抗震研究和技术服务科研团队以及依托上海地下空间设计研究院,形成基于BIM平台的建筑结构全寿命分析与设计科研团队。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在民用及工业建筑、桥梁隧道、防灾减灾、结构修复与加固、港口工程、再生建筑材料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富科研成果。 土木工程学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年青化、研究力量强的学术团队,若干教授在相关领域享有很高学术声誉。教授1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1名,其中,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形成了精教学、善科研的“双高型”师资队伍。学科拥有集教学与科研一体的实验室,其中部分实验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8篇ESI高倍引论文;出版专著、教材5部,先后获专利授权8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9项;先后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这些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相关行业的实际工程,获得较高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为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科研与教学的相互统一、相互支撑与促进,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国家精品教材等,现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和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市闸北区房管局和上海上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土建甲级)等实践基地,本科学硕士研究生强调专业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以重要的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工程中所出现的重大技术及其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解决和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使研究生具有广博的专业理论基础及一定的工程应用经验,最大限度地开拓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
学制:2.5 年 |
研究方向: |
01. 岩土工程
02. 结构工程 03. 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
指导教师: |
杜晓庆教授、李春祥教授、刘飞禹教授、刘文光教授、彭妙娟教授、秦爱芳教授、孙德安教授、武亚军教授、徐金明教授、徐旭教授、叶志明教授、张孟喜教授、张文杰教授、朱杰江教授、王深特聘研究员及36名副教授、讲师等。 |
考试科目: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85结构力学 |
复试科目: |
专业英语、混凝土结构和土力学 |
备注: |
本专业在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