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201 食品科学 (生命科学学院)
  本学科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驱动力,对接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生物技术等。本学科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重点项目和市教委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直接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具有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以及医疗康养等交叉学科的特点,所培养的学生均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思维和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纳米材料和传感器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方法在食品营养、安全、品质指标方面的实时分析与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过深入研究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食源性疾病病因鉴定、溯源与预警及食品安全保障监控信息化系统;食品质量控制技术聚焦于将分子生物学、大数据分析、生理学、心理学等方法与技术交叉融合,建立食品智能感官评价,研究食品风味、消费者喜好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大宗易腐果蔬为对象,通过“精准综合防控”思路研究微生物源和天然产物源生物保鲜与物流技术,为食品质量的提高及安全的控制提供新的技术。
  食品营养与功能,主要包括食品营养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功能组学的研究,聚焦于营养健康食品精准设计的实现。食品营养组学主要是研究食品营养素的种类、定性、定量分析,营养素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以及营养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等;代谢组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料中的天然活性因子的种类、含量、代谢规律,代谢产物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以及代谢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功能组学的研究主要探讨营养素、天然活性成分的结构与生理调节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也包括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医疗养护食品与慢性病干预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功能性油脂的改性研究与开发以及膳食-肠道微生物-宿主的互作机制。
  食品生物技术,主要聚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达到改善食品原料品质、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食品功能组分智能生物制造等目标。主要以经济作物如玉米与大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优良蛋白与油脂代谢途径的基因改造,提高植物源蛋白与油脂原料的品质;综合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手段探索新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功能组分绿色生物制造技术,挖掘新型食品酶制剂,提高食品的附加值及活性功能;针对药食同源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例如活性多糖、生物碱、黄酮类等,研究这些活性成分的提取、合成生物学制备,分离与纯化技术、结构鉴定、生理调节功能及作用机制等。
  学制:3 年
  研究方向:
  01.食品质量与安全
  02.食品营养与功能
  03.食品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
  陈沁、高海燕、刘战民、章焰生、胡向阳、罗利、张娟等教授;廖鲜艳、黄俊逸、朱柳村、万嗣宝、秦臻等副教授。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2数学二
  4. 858生物化学(理工)
  复试科目:
  食品综合
  备注:
  本专业在生命科学学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