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本学科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目前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为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和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内容。
本学科点现有院士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00余名,博士生导师近百名,硕士生导师100余名。本学科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近5年共申请了2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申请专利近300项。 本学科主要侧重于利用基础理论和现代实验技术研究功能薄膜材料、光电子材料、智能材料及相应器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极端条件下远离平衡态材料的形成和亚稳相变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材料结构和性能,以相变和形变等强韧化理论以及集成第一性原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关键实验和数据库为一体的"材料基因组"方法为基础剖析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显微组织与使用性能,研究和开发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特种纤维材料及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研究纳米材料和功能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等,同时探索新材料的形成和结构变化的新理论、制备新工艺,开辟材料在信息、能源、结构、环保等领域中的新应用和新机理。 本学科既注重材料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注重发挥材料学科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生产的支撑作用,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从材料制备、结构分析到物性测试等较完整的材料研究与开发基地。 |
学制:2.5 年 |
研究方向: |
01. 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2. 080502材料学一 03. 080502材料学二 04.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一 05.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二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从事先进能源与信息材料(包括微电子材料、通信材料、智能材料、能量转换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文物保护功能性材料等)相关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重点开展铁电、压电薄膜与陶瓷、多铁性材料及其传感器技术、透明陶瓷、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纳米材料、节能材料、热电材料和发光材料、文物保护功能性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材料学一: 侧重于研究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和信息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金属功能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复合界面、显微织构的研究。 材料学二: 侧重于研究核电关键结构材料(无辐射,包括核燃料包壳材料锆合金、事故容错燃料包壳材料、镍基合金、不锈钢及压力容器用钢等);碳/碳复合材料及特种纤维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非晶合金材料;高熵合金;先进功能材料的性能与服役行为 (如电池材料、磁性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围绕以上材料在信息、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环保、腐蚀与防护等领域应用中存在的相关基础与应用问题开展工艺机理、工艺-服役性能关系研究。 材料加工工程一: 材料加工工程一(金属材料方向),主要研究汽车用金属材料、工模具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非晶及纳米材料、新型铸造合金等材料,以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凝固技术、塑性成型技术、铸造技术、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合金化、材料集成计算方法等为主要方向。 材料加工工程一(先进凝固技术及新材料方向),主要研究金属凝固理论与组织调控技术。结合材料集成计算设计和仿真,通过金属凝固过程的尺度效应、冷速效应和外场效应、开发先进凝固控制技术、以及超细晶超均质超强韧钢铁材料、纳米材料、非晶材料、复合材料和功能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二: 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精炼、熔体处理和分析、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加工过程中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特种冶金及冶金反应工程、电磁场在材料加工制备过程中应用、电化学、高洁净金属材料制备、金属凝固理论及连铸技术、高性能结构功能材料制备、高温合金的钛合金铸造成型、粉末冶金、人工智能冶金、有色合金材料加工等。 |
指导教师: |
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董瀚、任忠鸣、翟启杰、鲁雄刚、钟云波、吴晓春、杨健、韦习成、朱丽慧、史文、鲁晓刚、何燕霖、李爱军、李谋成、李瑛、刘文庆、吕战鹏、王刚、王均安、肖学山、徐晖、周忠福、朱明原、夏雷、高彦峰、施思齐、卞建江、陈益钢、程晋荣、施鹰、王林军、黄健、沈悦、杨伟光、张继业、陈建国、丁常胜、张齐贤、杨凯、操光辉、李重河、汪学广、尤静林、高玉来、李喜、李谦、姚美意、程晓英、李强、夏爽、郑红星、谭晓华、刘斌、杜娟、黄继忠、纪士东、黄晓、马啸、韩婧、王武荣、黎军顽、郭晓菲、刘剑、李红、俞鸣明等正副教授百余名。 |
考试科目: |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2数学二 4. 845物理化学(二)(材料物理与化学) 846固体物理(一)(材料学一) 847材料科学基础(一)(材料学二、材料加工工程一) 848材料科学基础(二)(材料加工工程二) |
复试科目: |
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材料学一:半导体物理(一)或 量子力学 或 固体化学 材料学二:固体物理(三)或 物理化学(三) 材料加工工程一:材料加工基础 材料加工工程二:材料加工技术(金属方向、非金属方向)或 钢铁冶金学 或 有色冶金原理 或 化工原理 或 智能冶金 |
备注: |
1. 本专业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
2. 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 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金属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考生报考。 3. 各方向每年都有一定的硕博连读名额。 4. 联系方式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张文竹、曹萌 021-66132031 shuemat@oa.shu.edu.cn 材料学二:林根文 gwlin126@126.com 彭雨晴 yuqing14@shu.edu.cn 材料加工工程一:李娜 linaysu@shu.edu 郑伟森wszheng@shu.edu.cn 宋长江riversxiao@163.com 材料加工工程二:李娜 linaysu@shu.edu.cn 邹秀晶xjzou@sh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