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00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创设于 1982 年,2003年 、 2005 年先后建成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10 年建成中文一级学科博士点,2015 年成为上海市高原学科。本学科以“文学与文化并重、学术与思想兼容”为定位, 形成诗礼文化、文明互鉴、创意文化、国际中文等4大研究领域。经过四十多年建设,本学科师资雄厚,现有80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30余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70%为高级职称,46%具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千人计划”人才称号者多位,拥有文艺学、创意写作、民俗学、经学等学科的国家级学会副会长、省部级作协副主席等荣誉者20余人。本学科现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文创意写作、民间文学和文化研究等10个二级学科,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宣部外文局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上海中心)和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基地)等四个省部级基地。建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阐释学创新团队、诗礼文化与社会治理团队、影视文学创意与资源创新团队等三个上海市创新团队。承担国家哲社重大项目16项、重点项目3项、冷门绝学项目1项、一般项目近50项,省部级哲社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学术成果奖20多项。本学科已形成专业方向齐全、教师梯队合理、研究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制:3 年
  研究方向:
  01.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专业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学科凝聚力强、研究方向搭配合理,从近代至当下,从小说到诗歌,做到了全覆盖,同时某些研究成果已在海内外形成巨大反响,如蔡翔教授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研究、钱文亮教授的胡风研究与当代诗歌研究等。二是敢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与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青年学者的相关研究在全国处在拔尖状态,受到学界瞩目。现学科主要有3个研究方向:1)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2)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研究;3)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
  指导教师:钱文亮、杨位俭等教授;朱羽副教授;李云、张高领、唐小林、王玮旭等博士。
  02. 中国古代文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文学;2)魏晋南北朝文学;3)唐宋文学;4)元明清文学;5)现当代旧体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一直致力于在继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文、史、哲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结合,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结合,传世文献研究与新出土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先秦两汉文学进行现代阐释;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主要致力于诗文作品的研究与文献整理,尤长于诗文理论的研究,既注重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更注重其自身演变规律的探索;唐宋文学方向主要是在文学史学理论的宏观指导下,从整体上深入探讨唐宋文学尤其是唐宋诗词的发展进程、渊源与影响,既注重从文体、时段、地域、作家、作品等角度切入,也重视唐宋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承上启下地位及与历代文学关系的考察,强调“史”的贯通意识;元明清文学方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理论探讨与文献整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向近世发展演化的历程;现当代旧体文学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一是现当代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传播与教育;二是现当代运用古代文体与古代文学原理进行创作及其相关的文献、文论批评与文化等;三是现当代域外汉学及其旧体文学。
  指导教师:邵炳军、王卓华、杨绪容、尹楚兵、曹辛华、姚蓉、李翰等教授;邹西礼编审;杨秀礼副教授;刘慧宽副研究员;章宁讲师。
  03.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本专业致力于元明清文学文献及民国文学文献的研究,同时也旁及其他时期的文献。其中张寅彭教授领衔的清代诗话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清诗话全编”的推进,正逐步实现对清代诗话的全面搜集与整理,已成为国内外清诗话研究的重镇,也带动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本专业既注重文献的整理与考辨,也注重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理论的探析,形成了以文献整理与研究为基础,文学研究、理论研究、思想研究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鲜明特色。主要研究方向:1)清代民国诗文文献研究与整理;2)早期中国与出土文献研究;3)目录版本与学术史研究;4)古典诗学研究。
  指导教师:蔡锦芳、王培军、郑幸、刘奕等教授;李德强、张宇超等副教授。
  04.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语言与社会文化;2)方言学;3)对外汉语理论与实践;4)中文信息处理;5)手语语言学
  本专业致力于语言与社会文化、语言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如社会对语言的态度、语言的标准与非标准形式、语言的社会变体与层面、多语现象的社会基础等。对外汉语教学是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解析等问题。本专业培养中文和外语兼优的双向型研究人员,以适应社会对语言研究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指导教师:林素娥、倪兰等教授;王淑华、李强等副教授;雷红波、钱小飞等博士。
  05. 汉语言文字学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训诂学;2)语法学;3)语音学;4)历史音系学。
  语法学研究古今汉语的语法结构、历史变迁和发展规律。方言学着重研究中国东南部汉语方言,运用历史层次比较法,联系近代汉语资料和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对各种方言及其文化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语音学运用先进的语音实验设备,研究语音的发音机制、语音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并结合信息技术,在语音应用方面进行探索。历史音系学研究汉语历史各个时期的音系及语音的发展变化。
  指导教师:杨逢彬、丁治民、郑妞等教授;张萍副教授;向德珍博士。
  06. 文艺学
  本专业着重培养研究生自觉的问题意识与人文抱负,通过扎实的理论训练和表达实践,培养能创造性地胜任文学、图像、文化领域的研究、教学、策划、采编等工作的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 1)批评理论;2)文学理论;3)美学。
  指导教师:曾军、刘旭光、曹谦等教授;李孝弟编审;苗田、朱洪举、周海天等副教授;邓金明、聂世昌、段似膺等博士。
  0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英美俄法德等国别文学研究,掌握欧美文学史与经典作家研究前沿理论,养成在中外文化与文学的比较、对照和相互关系中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眼光、全球意识、接受他异文化价值的能力和文化宽容精神。主要研究方向为:1)中外文学/文化关系与比较文学理论;2)欧美文学;3)西方古典学。
  指导教师:陈晓兰、耿海英等教授;张薇、肖有志等副教授;景春雨、张珊等博士。
  08. 中文创意写作
  本专业旨在培养富有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创意写作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专业创作素养及创意产业从业技能的高层次理论研究人才和创作人才。以培养具有现代人文和艺术意识的创作人才、具有原创写作能力的创意人才、中国创意写作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为导向,积极拓展与国际知名大学的合作办学关系、与国内知名文创企业的联合培养关系,通过系统的创意理论学习研究、创作创业实践培训,使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在新媒体、公共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教育机构等机构从事专业创作、创意及文编等工作,在高等院校及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从事创意写作教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1)创意写作学;2)创意写作分文体写作;3)3.创意写作教育教学
  指导教师:葛红兵、何建明、谭旭东、张永禄、许道军等教授;吕永林、谢尚发等副教授;汪雨萌、肖水(黄潇)、叶端等博士。
  09.民间文学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中国民间文学、俗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方向强调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运用,注重田野调查方法,关注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和实践。主要研究方向有二:1)中国民间文学;2)中国俗文学。
  指导老师:黄景春、石娟、梁奇等教授;刘蕊、宋鸽等副教授;石圆圆、陈冠豪等博士。
  10. 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是一门研究当代文化状况的新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兴起至今,仅仅半个多世纪,就扩展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中文世界,它于20世纪80年代晚期兴起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10年后在中国大陆逐渐展开。本研究方向及其依托的上海大学“文化研究”跨系科团队,是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团队之一,在亚洲和世界文化研究界有广泛影响。
  本研究方向拥有目前国内最完备的文化研究机构网络: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系列讲座、国内最大规模的文化研究的研究/教学网站(www.cul-studies.com)、包含6套丛书的“热风”书系、一系列跨国/地区的文化研究联合计划,以及本方向人员目前展开的多个研究计划,涉及现代早期思想、都市文化、日常生活、数码文化、新工农文化等方面…… 它们共同构成了本硕士点教学的强有力后援。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如下5种能力的中、高层次文化人才: 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全球社会和文化视野;在初步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基础上,具有辨识和分析当代支配性的文化生产机制的能力;具有相当的理论素养,及后续展开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在现有条件下推进良性文化发展的实践意愿及其能力;对于优秀/美好的社会文化前景的想象力和信心。
  指导教师:王晓明教授;罗小茗副研究员;张淳、高明、李鹏飞等博士。
  对报考者的基本要求:
  (1)理解“文化研究”这门学科的特质,有志于社会文化的进步;
  (2)系统修读过某一专业(不限于中文系)的课程,有学士文凭;
  (3)在文化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对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1)入学一年半后,根据文化研究系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进行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者,方能开题;未能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每半年一次,其就读时间也由此延长。
  (2)学生在读期间,须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一次;在读期间,如申请其他出国交流或学习项目,需经导师同意。
  指导教师:
  详见各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617作文
  4. 816语言文字综合(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815文学综合(适用于方向1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创意写作;方向2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方向3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化研究。)
  复试科目: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适用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
  2.古代文学综合(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
  3.古代汉语(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
  4.中外文论史(适用于文艺学)
  5.中外文学与中外文论(适用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6.文学创作与批评(适用于中文创意写作)
  7. 中国民间文学史(适用于民间文学)
  8. 语言与文献、文学基础(适用于中国古典文献学)
  9. 文化研究(适用于文化研究)
  备注:
  本专业在文学院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