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04 民俗学 (社会学院)
  上海大学民俗学专业属于上海大学社会学学科的二级硕士点。
  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是全国四个社会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优势重点学科、085一流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高峰学科,建有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中心、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暨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李友梅工作室、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市级重点研究平台,办有大陆高校知名学术刊物《社会》,专业英文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JS),SSCI专业英文期刊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合办)。
  本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特别是在组织社会学、社会网络与社会分层、社区研究等方向拥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学者,现有专职导师50 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从海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5 人,占50%。拥有省部级以上人才29 人次,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和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各1 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新世纪优秀人才等4 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千人计划5 人、东方学者和青年东方7 人;兼职导师15人,其中院士2人、上海市千人计划和东方学者4人,形成了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国际学术视野宽、人才梯队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近5年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10余项,其他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多篇,专著40多种,参与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课题30余项。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同国外知名社会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而深远的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学生培养交换关系,为本学院学生的海外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还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建立了20多个调查研究和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实习提供方便;并建有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拥有10余项大型专题调查数据供学生使用。除上海大学和国家层面的各种奖学金以外,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还专门设立了“费孝通田野调查基金”,实施“学术精英培养计划”,通过奖学金、专项资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一心向学、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研究生专心读书、深入田野开展研究,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民俗学是研究群体生活文化的一门学问。无论从中国还是世界的历史经验来说,民俗学都曾在现代性的建构和民族国家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俗学的“眼光向下的革命”,透过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民间话语为包括政治、社会乃至医学和法律等在内的众多宏大的议题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依托社会学院的研究和课程资源,通过包括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的课程学习以及专题读书会,培养和训练研究生掌握学术研究和田野调查的能力。本专业导师都具有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背景。本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宗旨是探索学科前沿,关注时下的社会议题和需求,同时贴近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本专业近几年的研究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文化遗产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以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视角关注城市文化和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关注人们的身体经验和情感,特别是老龄化社会中慢性病和照护等方面的身体经验;关注作为物质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艺术,人们如何用它来表达自我,以及如何用它应对困境和危机。
  欢迎考生报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专业!
  学制:3 年
  研究方向:
  01. 社会民俗学
  02. 艺术民俗学
  03. 身体民俗学
  04. 都市民俗学
  指导教师:
  王立阳副教授、沈燕讲师等。
  考试科目: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203日语
  3. 648人类学与民俗学概论
  4. 887人类学与民俗学方法
  复试科目:
  综合考试
  备注:
  本专业在社会学院培养。